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青年报

教育帮扶 为乡村青少年送去知识与希望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07:校园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陈彤
  
  近日,太原师范学院“育光暖童心·行知振乡苗”乡村振兴“三下乡”实践团以教育帮扶为笔,精准聚焦乡村留守儿童在综合素质拓展、心理关怀与法治意识上的迫切需求,在大同市浑源县荆庄学校开展了六大维度的实践活动,为孩子们送去知识与希望。
  实践团打造的“阳光运动计划”成为打破隔阂的起点。两人三足、打羽毛球等多项充满挑战与协作的运动项目,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活力四射的热潮,35名孩子在汗水中学会信任与配合,团队协作意识从最初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而坚定。
  科学探索的奇妙火花在 “行知科学营”中迸发。“泡泡满天飞”的梦幻景象,让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灯泡小电路”实验,则让神秘的物理世界变得触手可及。实践团设计的实验趣味十足,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世界的无限好奇。
  课业难题在“知行课业坊”获得细致解答,法治意识的启蒙则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精彩呈现。法学专业学生精心设计了剧本,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校园霸凌,引导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边界和保护作用。在讨论中,孩子们表示,对规则有了全新的认知,眼中闪烁着对法律的敬畏之光。
  留守儿童的心灵世界是实践团最深切的牵挂。“心灵成长工坊”里,“种子成长记”主题心理团辅活动如春雨般滋润心田;“探秘心灵花园”心理沙盘活动让孩子们清晰了解到内心深处隐藏的愿望与真实的自我;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孩子们勇敢识别成长路上的阳光与风雨,学会接纳自我、表达情绪,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一幅幅共同创作的“手掌创意画”在“合作绘画班”诞生,绚烂色彩中凝聚着个人灵感与团队默契。
  此次活动中,实践团响应号召,将高校智力资源下沉至乡村课堂,通过 “教育+心理+法律+艺术”的多维模式,为破解乡村儿童全面发展难题提供了可复制样本。实践团成员在服务中深化国情认知,强化家国情怀,诠释了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