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丽菲
近日,太原市政府印发《太原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25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系统部署了未来两年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将“逐步开放城市各级各类绿色空间”,让绿色生态福祉更广泛、更便捷地惠及全体市民,切实提升生活品质。
《方案》设定了清晰的底线指标:到2025年年底,确保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6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人。同时,要求按期高质量完成老龙头区域生态治理工程、清风园等新建项目,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方案》提出,全力推进“百园兴绿”项目,计划建设一批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公园绿地。明确要求:城六区各新建5个游园、5个口袋游园、5个街头绿地;各开发园区各自新建1个游园、5个口袋游园。通过上述举措,确保到2025年,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实现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宜居愿景。同时,确保每10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数达到1.25个。
深入开展“林荫路创建行动”,以林荫道、绿道、滨水蓝道为纽带,串联整合各类绿地、湿地、林地、自然保护地,构建贯通城市的“蓝绿”生态网络。
加快建成区内组团之间净宽度不小于100米且连续贯通的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通风廊道等生态廊道。确保2025年城市生态廊道达标率达到93%。
大力实施“百姓身边增绿”工程,充分利用废弃地、空地等,见缝插绿、拆违见绿、留白增绿。对各类闲置土地实施临时绿化,并逐步将全市具备条件的公共露天停车场改造为生态林荫停车场。
全面摸排绿化不达标的老旧企业、社区底数,每年城六区分别选定5个老旧企业、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内容包括增加植物配置、设置健身步道及康体设施等,完善庭院绿地的生态和服务功能。
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单位 (含居住区)通过围墙(围栏)打开、退界等形式开放内部绿地,明确要求:城六区各自完成2处附属集中绿地开放共享,各开发园区各自完成1处附属集中绿地开放共享。
《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太原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进入全面攻坚、精细落实的新阶段。通过一系列硬指标、实举措,一幅“城在园中、人在景中、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丽画卷正在龙城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