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青年报

襟怀坦荡,高风亮节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13:红色家风       上一篇    下一篇


   白木荣(1920—2017) 出生于山西省武乡县。1938年参加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武乡县茅庄村党支部组织委员、党支部书记,武乡县三区前方区委委员、六区区委书记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左权县四区区委书记、县委会秘书等职。解放后,任中共榆次地委党校组教科科长。1952年3月至1958年2月,历任山西省供销社榆次专区办事处干部科科长,省供销社干部处副处长、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8年3月,任山西省粮食厅购销处副处长;1959年10月至1972年10月,先后任山西财经学院党史教研室主任、院党委委员、政治部副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1972年10月,任山西省食品公司经理、书记;1974年4月,任山西省供销社政治处处长;1975年8月,任山西省供销社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3年离休。
  讲述人:白小林 讲述时间:2022年8月16日 整理人:王芳
  
  相互尊重、相互友爱
  
  我的父亲白木荣出身于书香门第,我们家在茅庄村的老院子被当地人称为“旗杆院”,因为我的曾曾祖父白祖乙是乾隆年间丙午科举人。早年间,我家二门外还立着两面石鼓,左右有两根旗杆。小时候,我还见过我们家有 “回避”“肃静”两块木牌子。
  祖父白士珍曾在沁县县城开有一个杂货铺,他还兼着沁源和沁县的税务工作。1920年,父亲出生了,祖父就卖掉了杂货铺,辞掉税务工作,回茅庄务农,并给父亲起名白木荣。
  父亲十四岁时,考上故城镇高小,但因家庭原因,父亲没有继续读书。父亲十七岁时娶了大妈温雪英,大妈给父亲生了三个孩子。
  1937年冬,八路军进驻武乡;1938年春,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二团驻扎在茅庄镇一带,宣传抗日救国。父亲的本家白德元爷爷早就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于革命。1938年11月,白德元爷爷发展父亲入党,并成立了茅庄党支部,白爷爷是党支部书记,父亲是党支部组织委员。三个月后,父亲就接任了茅庄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
  土改时,父亲把家里的房子和土地全部捐给了村委会。后来大妈病重,父亲卖掉家中财产给大妈治病,但大妈还是不幸去世了。
  解放后,父亲调到中共榆次地委党校工作,认识了我的母亲,他们结了婚。
  我母亲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她常以此为荣,并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我父母亲的结合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包容,一辈子都没有争吵过。我母亲仅比我大妈生的大女儿大八岁,虽是继母,但她始终把我大姐、大哥和二姐当成自己亲生的,对他们疼爱有加。后来又有了我三姐、我二哥和我,我母亲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在父母的教导下,我们姊妹六个从小到大都是和睦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关爱,从不吵架闹矛盾。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是父母亲没有因为我年纪小而纵容我,我犯了错同样会被批评教育,还要接受惩罚,这使我从小就懂得了与人相处要相互尊重、相互友爱的道理。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从父亲十八岁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算起,到八十三岁真正从山西省供销合作社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完全退下来,他为党辛勤工作了整整六十五年。
  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在金钱和名利面前,父亲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一种超然,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山西财经学院工作期间,校领导找他谈话,想让他把调资的名额让给年轻人,父亲愉快地接受了。另一次调资时,父亲上级领导的家属想提一级工资,但是不够条件,父亲硬是顶住没给提。父亲坚持组织原则,严守组织纪律,即使是老领导、老同事、老战友想提前知道如考察和审定班子等的内部消息,父亲也绝不透漏半点风声。我们从小到大,从未见过父亲到哪个领导家拜访、送礼和走动,即使过年,他也不去拜年。
  父亲从没有利用职权为家人开过绿灯,就拿机关配给他的小车来说,连顺风车他都没有让我母亲搭过,母亲总是坐公交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对于我们几个孩子的前途问题,他也从没有利用关系给我们铺路。大姐考上高中时,家里经济困难,父亲硬是让大姐去了免费的中专读书。大哥看到这种情形,没敢报高中,直接上了化工专科学校,当了化工厂的工人。二姐在太原半导体厂当工人。二弟初中毕业就直奔铁路建设兵团当筑路工去了,多年后才回到太原。
  小弟上高中时,父母没有让他就近上学,把他送到一个离家十几里地的寄宿制的高中。母亲跟我说,他们这样做是想让小弟能早早地得到锻炼。
  那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国策,我们这些有着城市户口的青年人都要去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4年,小弟高中毕业,正好有个在部队工作的表叔来太原招兵。小弟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扛着枪去保卫祖国。表叔来我家看望我父亲,并提议让小弟去当兵。可父亲回绝了表叔的好意,他说:“我是一个领导干部,我不让我的孩子带头响应党的号召去农村插队,我怎么能够动员别人家的子女去插队呢?”小弟听从了父亲的安排,高中毕业后不到两个月就打起了行装,在榆次北山的一个小山沟里插了队,落了户。
  两年后,跟小弟一起插队的小伙伴们陆续回城工作了。父亲当时是山西省供销社分管人事的副主任,省供销社下属有十几家公司,每年都有招工的指标,只要父亲跟下属公司的招工工作人员说一声,小弟就有可能被调回省城太原工作。可父亲没有那样做,他对小弟说:“你在农村好好表现吧,做好了,贫下中农会推荐你的。要服从组织分配。”
  我本来有个上北京中医学院的机会,可当时我刚刚被县委提拔为公社主任,我希望父亲能和地委领导求个情,让县委放我走;但父亲愣是不管,还要求我必须听党的话。就这样,我与我喜爱的中医事业擦肩而过。插队期间,父亲没有为我找过任何一位领导,我入党提干都是凭自己努力干出来的。我提干很长时间了,父母亲都不知道。父亲的老战友很多,一些已身居高位,但他从未向老战友们开过口。他坚持党的原则,襟怀坦荡、高风亮节,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纯洁本色。
  父亲勤奋敬业、认真求实、为人正直的秉性也影响了我。无论什么时候,我都积极向上、认真敬业、踏实肯干,很早就走上了领导岗位。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像父亲,不贪不占、端正做人。有时我们在家议论起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父亲总说:不要抱怨,不要攀比,只要自己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党和群众是会看到的;即使个别时候看不到,自己睡觉也是踏实的。
  父亲一生爱运动,爱学习,到九十多岁时讲话依然条理清晰、思想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迅速。
  父亲历经了中国的沧桑巨变,他为自己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代而倍感自豪,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献给了生他养他的黄土地。我们将继承父母的光荣传统,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永远做一个品格高尚、奋发向上,为党和人民勇于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