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青年报

以“六大机制”打造新时代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高地的实践研究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10:青年理论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核七院作为国企改革“科改示范标杆企业”,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探索——实施——启示”为思路,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全员参与的新路径,实现精神文明“五年三级跳”的跨越式提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赋能、为职工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一、探索:一条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全员参与的新路径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党建+文明创建”双轮驱动。建立“四学联动”机制,创新开展“党支部互检互评”“党支部书记大家谈”“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联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一学习一讨论一问题一解决”,增强学用结合成效。实现红色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打造企业文化园地,讲好新员工入职企业文化“第一课”。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如车军工作室)树立榜样,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实现“党建品牌+精神创建”模式的运用。以“党员示范岗”“党建工作联盟”推动技术攻关。建立健全企地联动、区域协同的工作机制,加强新能源、绿色低碳设计、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等应用技术研究,“核美一号2.0”成功应用于科右中旗“天光地热”零碳供能示范项目,并获得中宣部领导点赞。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构建整体协同发力多维机制。
  多维宣传矩阵形成。统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OA等平台,讲好 “中核七院故事”,加强与人民网、求是网等主流媒体的协同机制,树牢外部形象。数智化创新传播显成效。运用AI技术打造 “核小七”IP动画,视频《中核七院变身“毛茸茸”》播放量超过76.6%的同类作品;专题片《光影的见证》点击量达2702,覆盖90.66%的受众。“文明细胞工程”下沉一线。深入项目部实地调研、实地察看,开展“质量先进”“安全先进”“保密先进”评比,确保安全、保密、反腐倡廉工作落实落细,激活基层活力。社会责任品牌化建设。立足山西省中小学校、山西省科技馆等“核科普”文化宣讲阵地,全面提升“核你一起”核科普开放周活动效果。开展“暖心工程”,强化人文关怀。做好 “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十慰问”活动。解决职工子女入学、通勤、医疗等难题,开展健步走、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幸福感。着力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央企消费帮扶迎春行动,通过组织员工购买、动员食堂购买和工会经费购买等方式,多维度提供乡村振兴帮扶点农副产品,连续多年捐款支持乡村振兴。
  三是坚持全员参与,确保动态优化与长效保障机制。
  建立信誉管理体系,“一人一册一档”,以积分制强化员工的信誉意识,提升企业的社会公信力和企业形象。开展榜样引领工程,设立12档荣誉层级,动态更新“光荣册”,通过宣讲、列席典会等形式弘扬先进事迹,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深化分众式实地宣讲,坚持 “睁开眼、张开嘴、迈开腿”,常态化组织开展互动化、对象化、分众化宣传宣讲。建立三维考核体系,将其纳入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党委考核支部、支部考核党员、职工评议组织”的闭环评价机制,并实现刚性考核、刚性兑现。问题整改闭环管理,通过职代会、线上平台收集意见,建立 “问题-责任-整改-评议”流程,确保民主监督实效。通过专人值班、领导接待日等举措,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突发性信访事件。
  二、实施:切实做好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工作的成果显现
  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创新。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承担的重点工程均以“六大控制七个零”目标完成或按计划节点推进。做实“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队、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建工作联盟”品牌创建。深化巩固党支部标准化创建成果,多项政研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
  全员整体素养持续提高。倡导“以奋斗者为本、以价值创造为尊”的价值理念,员工牢固树立“勤学习、肯钻研、重实效”的观念,既成为精通本职工作的 “行家里手”,又成为掌握多种技能的“全面手”。聚焦公司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以追求卓越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薪酬体系、科技体系、市场体系、项目管理体系、安全保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认可。
  职工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公司实现整体搬迁,实现办公环境的绿化、美化、亮化、洁净化,科研配套更加完整。“十慰问”关爱行动进一步提升干部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领导接待日“面对面”交流座谈以及实地调研,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一时间倾听员工心声、第一效率解决员工诉求”。
  三、启示:切实做好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工作的经验
  一是要强化价值观引领。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并结合工作实际,提炼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价值导向。
  二是要增强全员参与度。必须广泛动员,全员共同参与,政府、企业、社区、学校、家庭等各方应协同合作。开展多维度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三是要实现创新有效性。必须创新形式载体,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扩大影响力。同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科技助力提升创建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