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亚
《欢喜来过 人间值得》这部作品告诉读者: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接受,然后容纳,进而释怀。说人间值得的人,是真正在活着的过程中学会了爱。近日,作家毛惠云新作《欢喜来过 人间值得》研讨会在介休市赵家庄樊王酒谷举行,山西省文学界、评论界及地方文化工作者共20余人参加。
据介绍,《欢喜来过 人间值得》是毛惠云在西藏旅居十年期间创作的第3部文学作品。这部散文集巧妙地融合了作者在藏区的行走体验与哲学思考,以清新隽永的文字风格承载深刻的人生感悟。作品结构精巧,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观察与思考。选择在家乡介休举办研讨会,既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初心的坚守,也彰显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围绕作品的主题内涵、文学价值及创作特色展开了深入探讨。著名评论家、省作协副主席、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表示,《欢喜来过人间值得》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思辨气质,“随手翻开哪一页,都能获得精神上的启迪”。作家、省作协兼职副主席闫文盛则特别赞赏该作品的真诚品质,认为“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若能更好地融入叙事结构,将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诗人、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孔令剑从读者体验的角度分享了感悟,“这本书具有安抚心灵的力量,能让浮躁的现代人找到内心的安宁”。介休文化界代表一致认为,作品既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又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活动最后,毛惠云向与会嘉宾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表示将继续扎根生活、潜心创作,为读者奉献更多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毛惠云,藏文名:多吉久美。
作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策划人。
已出版作品:《无能的力量》《既已选择,何必纠结》《如果生命不疲倦,我怎么敢用心伤感》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作者行走西藏途中的种种经历,既有趣味盎然的小故事,也有灵光乍现的所思所悟。书中一篇篇文章就像是老朋友之间的私房话、贴心话,内容可以天马行空,观点可以截然不同,但都无一例外地坦诚。本书或许会令不同境遇中的人们重新思考人生、认识自我。莞尔一笑也好,掩卷沉思也罢,读过本书,每个读者的内心应该能滋生出更多关于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书评】
■作者以行走为笔,以哲学为墨,在广袤的天地间书写对生命的感悟。他曾在拉萨的夜色中穿着铠甲前行,与自己不期而遇,又在三月里的一天与自己分道扬镳;他以直视太阳的方式洞悉黑暗,他向万物问早安时心存美好;他与他行走的禅意相依为命,他不想让失败的芒刺成为一生的横梁;他欣喜于每一次遇见,他说他愿意做一朵花的标本,永不凋谢;他说他今夜写诗,他想写下的不是语言,而是一个夜晚普洱的余香;他说他只想在一个无人之处,用自己的药涂自己的伤;他说他与众人共处时也在独自思考,他说活着本身就是意义;他说每次回到西藏,感觉都是与自己的一次告别与再见,宛如重生。他的这些行走经历,不是一些简单的游记记录,而是一场场深入灵魂的探索。他在选择与失去、孤独与喧嚣、自由与责任之间传递出一种 “温柔的坚持”。他如同深夜坐在身边的老友,不灌输,不评判,只是缓缓地讲述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并从中读出自己的影子,产生反思或者共鸣。没有装腔作势的哲学说教,而是用碎片化、场景化的叙述来传递哲思,或者说更像是一本行走出来的日记。 作家 悦芳
■行走的禅意是书中一篇文章《我与我行走的禅意相依为命》标题的一部分,这也是作者的一种生活状态。从书中能够感受到一个爱思考的人,在孜孜不倦地如写日记一般,记录着自己的生活体悟、行走体悟、转山体悟,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的体悟。从书中能够感受到西藏之美,不仅仅是书中配图映射出的西藏之美,更多的是蕴含在《孤独的人都在喜鹊阁》故事里讲述的西藏之美。可以想象,一边读故事,一边想如果有一天去了西藏,也能坐在喜鹊阁,喝着甜茶晒太阳,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便是文字的魅力。书中还提炼了“心存美好”。正如书中所说“活着就是拥有,能高兴起来就是幸福”,“我们要欣喜于每一次遇见。终有一日,所有的遇见会成为你身披的织锦,太阳之下,一片霞光”。 作家 闫海育
■这是一本治愈系的书。这样的文字是在剥除红尘的藩篱,明心见性,然后回归生命的原初。这种感觉,开宗明义,出现在奇特的序里。也许是奇特的人才有了这样奇特的序——一段话、一首诗、一次徒步,组合为一个序。一句“说人间值得的人,是真正在活着的过程中,学会了爱”。这喧嚣又悲愤,充斥着欺骗和算计,但也有温情和疼痛的滚滚红尘,只有懂得,才会觉得值得,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包含着悲悯和怜惜,这几乎是上帝的视角,教会人们救赎自己。读这样的文字,心不由自主就跟着走,置身于旷野、草原、高原,一直向云端,走在没有量子纠缠的地方。那些地方是过滤器、吸尘器、净化机,能让人看见自己灵魂的颜色。为什么心会跟着走呢?似乎是我们都在这样的文字中找到了某一刻的自己。
善恶、纠结、喧嚣、背叛、回避、屏蔽、匆匆、坎坷、黑暗、妄然、底线……他写下了许多个瞬间,他点出瞬间的本质,然后告诉你解决办法。我们的人生、人情、人世,都是由这些瞬间组成的,无可逃脱,所以,亦可理解为他写出的是劝世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芳
■这是一本可以反复看的书。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心动”和“行动”。在《嗨,理想!》里,当我读到“我只是在唱歌时还会闭上眼睛”这句话时,我看到作者的心在动。因为闭上眼睛,心才会打开或者流动。在《西藏阿里徒步的故事:在路上,我不纠结》的序言及后文里,我看到了对“活着与蕴含理想的活着”充满思考的行动。这种行动,体现在“行走和写作上”。
这本书是十年藏地生活与文学的美妙结合,是带着风和思考的结晶。风,是自产文艺的风;思考,是不停地对自己行为和写作的审视。
这,恰恰是优质的文艺作品最需要的:在快速捕捉精彩瞬间的同时,又能精心筛选后精益求精。
看过他的作品,你会知觉:只有心动的、生发理想的风景、故事和感受,才有资格被写作者转化到纸上,才有资格面对更多的读者。
毛惠云的人和文,“从心动到行动”的过程,是对行走和文字致敬的最佳方式。它是作者的情感与情结的归处。而归途中,风和思考始终并行!
长江文艺出版社首席编辑 陈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