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丽菲
“最想去老师的家乡看看。”——帕米尔高原孩子朴素的心愿,跨越四千公里山河,在八月的三晋大地绽放成一场名为“石榴籽一家亲”的盛夏之约。
这场由共青团山西省委等单位精心组织的圆梦之旅,源于一群山西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深情坚守。
在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23名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中,山西籍的就有12人。正是他们在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点谢依特小学的默默耕耘,为帕米尔高原的孩子们架起了瞭望三晋的桥梁,也促成了22名新疆师生的山西之行。
在山西博物院,透过青铜鸟尊精妙绝伦的纹饰,孩子们仿佛触碰到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厚重脉搏;肃立于阳泉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碑前,护边员的女儿加尔肯娜依稚嫩而坚定的誓言在山风中回荡;在山西省科技馆与刘慈欣科幻文学馆,浩瀚宇宙的图景点燃了他们探索未知的梦想火花;挥毫于一席书院的墨香里,穿行于平遥古城、大同古城的斑驳砖瓦间,驻足于漆器博物馆的精湛技艺前,仰望云冈石窟的恢弘造像,非遗的智慧与中华文明的灿烂在他们心中刻下深深印记。
友谊在共同的体验中抽枝发芽。大同市平城区御河小学的课堂上,晋疆少年共同编织着象征吉祥的中国结,也编织着心与心的联结;忘忧农场里,孩子们合作制作的花草纸在阳光下舒展,如同他们滋长的情谊。
启程返疆时,大巴车窗凝结的雾气成了童真告白的画布。孩子们用手指勾勒出连绵的心形,将“晋”与“疆”紧紧圈在一起。结营仪式上,志愿者高淑贤的承诺铿锵有力:“我们会如胡杨般扎根边疆,用知识浇灌希望!”
这场始于盛夏的相遇,远非终点。它如同深埋的种子,在晋疆少年的心田里,在两地绵长的情谊中,正破土而出,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