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山西青年报

跨越山海石榴红 晋疆少年共筑梦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07:共青团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郭丽菲
  
  八月的三晋大地,热忱如火。8月7日至13日,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青年联合会、山西省少工委以“石榴籽一家亲”为主题,联合开展的青少年融情夏令营,在山西的山水人文间温情铺展。
  一周时间里,来自新疆谢依特小学的22名师生,与山西籍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携手同行,踏上了一段融汇文化溯源、科技探秘、红色感悟与友谊缔结的精彩旅程,在深度的交流与共同的体验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
  
  “最想去老师的家乡看一看”一颗心愿种子的萌芽与远行
  
   “最想去老师的家乡看一看。”这句来自帕米尔高原腹地的心愿,悄然埋下了一颗跨越数千公里的种子。
  谢依特小学坐落在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戈壁深处,是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试点。山西持续选派优秀青年志愿者奔赴边疆,为当地教育注入青春活力。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23名戍边支教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中,有12人来自山西。他们怀揣教育热忱与建设边疆的抱负,跨越数千公里山河阻隔,从三晋大地奔赴西域边疆,以实际行动在高原上谱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也悄然为晋疆两地青少年搭建起心桥。
  谢依特小学的293名学生中,30%是护边员子女。他们的父母常年坚守在海拔4000米的边境线,守护着西陲安宁。对于这些家庭的孩子,志愿者们倾注了加倍的心血,课堂上是师长,生活中是亲人。他们总想把家乡的温度带给孩子们:课间分享的柳林碗团、太谷饼、运城炒琪,是舌尖上的甜蜜;课堂上描绘的巍峨太行、奔腾黄河,讲述的晋商诚信故事,元宵花灯与清明踏青的民俗画卷,如同饱满的种子,在孩子们心田播下了对黄土高原的向往。
  “很多孩子的世界止步于两小时车程外的阿图什市。我们总想带他们看看更远的地方。”志愿者高淑贤回忆道,“一次,我问他们长大后的心愿,孩子们抢着说‘想去山西,因为那是老师的家乡’。”质朴的回答,深深触动了志愿者的心弦,也促成了这场期盼已久的圆梦之旅。8月7日,高淑贤与其他三名山西志愿者,带着孩子们踏上了来晋的旅程。
  第一次坐高铁飞驰,第一次翱翔云端,第一次入住酒店,第一次品尝地道的山西面食……太多的“第一次”,在孩子们好奇与期待交织的目光中徐徐展开。
  
  “我们会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心桥相连情谊生根
  
  从太原、阳泉到大同,每到一处,新疆的孩子们与当地小学生热情结对。从最初羞涩地交换礼物,到后来亲密无间地共学、互动、游戏,心与心的距离悄然拉近,真挚的情谊在欢声笑语中生根发芽。
  在大同市御河小学结对的两天时光里,孩子们共同参与了 “一堂文化课”,指尖翻飞学做中国结,将美好的祈愿编织其中。深入黄花基地与忘忧农场,泥土芬芳中,他们了解黄花种植的历史与产业发展新貌,体验制作花草纸、精油皂的乐趣,感受山西特色农业的蓬勃生机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妈妈,我交到了特别好的朋友!她送了我漂亮的礼物。我答应要带他去我们家乡骑马、吃烤包子!”一天的研学结束后,11岁的再努尔用志愿者兰佳惠的手机和妈妈通过微信视频展示好朋友送给自己的玩偶。结束通话后,她兴奋地告诉兰佳惠,她和结对伙伴已经约定,要常联系,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12岁的塔拉依别克是营里个子最高的男生,起初因害羞和汉语不够流利,总是低头寡言。7天的研学中,与不同的结对伙伴相处,让他像换了个人:主动提问,接过话筒也能放声歌唱。临别之际,他依依不舍,郑重地将刚刚表演时戴的白毡帽赠予大同御河小学的结对伙伴。“白毡帽是柯尔克孜族男子的圣帽,赠予贵客是最尊贵的礼节。”志愿者王天瑞解释道。这顶帽子,承载的不仅是孩童间纯真的友谊,更是晋疆两地文化的交流与深情融合。
  研学的时光短暂却丰盈,孩子们得到了山西的特色礼物,更收获了知识、友谊和对广阔世界崭新的认知。
  当告别的时刻来临,满载晋疆两地青少年的大巴缓缓驶离大同。凉意渐起的夜色中,车厢内却氤氲着浓得化不开的情谊。“明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一首首饱含深情的歌声在车厢里回荡,车窗上凝结的水气成了天然的画布,孩子们在上面用手指即兴勾勒,将彼此的名字用心形紧紧相连。这些象征友谊的稚拙涂鸦,随着穿行城市的大巴,在灯火阑珊中默默游走,仿佛要将这份不舍与约定,刻印在晋疆相连的夜空。
  “此次研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拓展,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的学生走出大山,走出新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团结。”结营仪式上,谢依特小学校长木拉地力·艾山吐尔表示,山西与新疆虽相隔数千里,但两地青少年的心紧紧相连。这次活动正是民族团结最生动的实践,也是两地青少年深厚友谊最美好的见证。
  “希望谢依特小学的孩子们把山西的见闻和感动分享给家乡的亲人和伙伴,也希望山西的小伙伴们别忘了我们的约定,新疆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作为志愿者代表,高淑贤深情承诺:“我们所有山西籍志愿者将如边境线上的界碑般坚定,如高原上的胡杨般扎根,始终坚守在支教岗位上,用知识浇灌希望,用陪伴传递温暖。”
  这场“石榴籽一家亲”的夏日之约,不仅让新疆青少年直观感受了山西的历史底蕴与时代发展,也让山西青少年领略了新疆伙伴的真诚与辽阔。两地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中相知相融,心手相连,如同紧紧相拥的石榴籽,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春乐章,而那车窗上的心形涂鸦与车厢里的歌声已然成为这个暑假最温暖、最恒久的回响。
  
  从“耳畔”到“眼前”文化血脉的触摸与精神的洗礼
  
  当真正踏上志愿者老师描绘过无数次的土地,耳畔的传说瞬间化为眼前的鲜活。
  在阳泉狮脑山巅,百团大战纪念碑如利剑直指苍穹。11岁的加尔肯娜依·克然别克与同学们肃然伫立,眼含热泪:“今天的幸福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爸爸是护边员,我长大了也要当英雄,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稚嫩而坚定的誓言,在山风中回荡。
  7天时间,孩子们触摸平遥古城、大同古城斑驳的砖瓦,那厚重的触感仿佛连接着千年的时光印记。在山西博物院,晋侯鸟尊精妙绝伦的纹饰,让他们屏息凝视,感知三晋大地悠久的历史脉络。走进山西省科技馆与阳泉刘慈欣科幻文学馆,浩瀚宇宙与未来图景点燃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激荡着探索未知的梦想火花。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里,工业遗存的厚重与现代创意的灵动交织碰撞,讲述着时代的变迁。在一席书院,孩子们在笔墨纸砚间体验汉字书写的独特韵味,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在百团大战纪念馆肃穆的氛围中,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是深刻的精神洗礼,孩子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寄托对先辈的无限追思,让红色基因悄然融入血脉。
  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沉浸。山西的大好河山与厚重底蕴,通过亲身感知,一次次刷新着新疆孩子们的认知版图。
  “这种从‘耳畔听闻’到‘眼前亲历’的跨越,不仅让孩子们心中的山西从模糊想象变得真切可感,更圆了我们这些远行游子的心愿——把家乡讲给他们听,带他们走进家乡看。”志愿者李磊是此次研学的带队老师。在她眼中,这些孩子不仅是自己的学生,更像是自己的弟弟妹妹。餐桌上,她会细心地将热腾腾的刀削面分到孩子们的小碗里,叮嘱他们多吃点,多尝尝老师家乡的美食;景区里,她会温柔地为女生整理发丝,定格最美的瞬间;孩子们嬉笑打闹时,她也会板起面孔叮咛,生怕他们磕碰受伤。
  “这次研学活动内容既丰富又深刻,孩子们收获满满。作为山西籍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回到我的家乡做客,受到如此周全的礼遇,这份来自家乡的温暖与力量,让我们倍感荣幸与感激!”李磊笑着说,此行让山西籍志愿者感觉特有“面儿”。
  高淑贤表示:“这份双向奔赴的情谊,如同精心浇灌的种子,让孩子们的期盼在山西的土地上落地生根,也让我们的牵挂在这趟旅程中开花结果。这份共同圆梦的喜悦,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彼此的生命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