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如杰
8月10日,山西师范大学“铭记·前行”红脉传承实践队在大同市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亲身体验与深入采访,从红色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行走中领悟历史,在实践中传承红色精神,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青春力量。
在大同红色记忆馆,队员们化身志愿讲解员,为游客提供详尽的革命历史讲解,还邀请当地高中生代表加入,共同承担起红色历史代代相传的责任。队员们深有感触地说道:“通过近距离接触革命文物,我深刻感受到先辈的艰辛,决心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下去。”
随后,队员们前往大同市革命烈士陵园向烈士敬献花束,肃立默哀,擦拭墓碑,重温入团誓词,与陵园工作人员深入交谈,聆听许多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队员们表示,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为了国家和人民而英勇牺牲的灵魂,这种精神应该永远被铭记并传承。
队员们还分别参观了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与拒门堡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在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内,队员们目睹了扭曲挣扎的矿工形象和日军残暴的罪行,震撼人心的画面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而在拒门堡,队员们通过与讲解员的交流和实地探访,进一步体会到青年一代所肩负的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好未来的责任与使命。
实践队队长孟思延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将继续做好‘铭记·前行’的传承者,用实际行动续写使命,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