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新嫄
日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粤岐黄赴晋“三下乡”实践队的13名队员,来到山西开展了以“杏林传薪火,岐黄入太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用一场融合中医仁术播撒与红色精神洗礼的旅程,展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实践首站,队员们来到忻州市五台山,在千年古刹与群山环绕间感受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禅医养生”文化,从中体悟到中医理论中“情志养生”的精妙之处;走进省城太原,从山西博物院陈列的青铜器皿与宋金瓷器中,探索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从傅山中医药文化园一碗“八珍汤”的醇香里,体悟傅山先生“医道同源”的济世情怀。
接受过文化的滋养后,队员们来到实践的最后一站——晋中市左权县。
“当年,八路军打了胜仗,俺爹就是吹的这支曲子。”这是在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参观中听到少年吹唢呐时,随行老乡淳朴的炫耀;“高压150,大爷,您得减盐、多走动。”这是队员在西河头村义诊时的贴心叮嘱,换来村民的信任与关切;“咱们这个活动好得很!”这是在左权县中医院广场宣传中医药文化活动中教村民练习八段锦时,一个大娘的真心点赞;“我知道!红色和心相对应……”这是在安居苑小区爱心托管班课堂上,于童声笑语间播撒的“中医传承”之火种……
这场跨越千里的实践活动,是一次岐黄仁术向乡土深处的温情扎根,是一次青春目光对三晋文脉的深情凝望,更是一次年轻灵魂在红色熔炉中的深刻锻造。当南粤岐黄赴晋实践队的旗帜收起时,心中的星火已然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