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法制报

“前沿哨所”解“薪”愁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04版:政法前沿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文卿

  9月26日,河南法治报记者在济源示范区综治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人社窗口成功通过创新联动机制,将一起涉及多人的潜在欠薪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探索出一条从接访化解到实现源头治理的路径,展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与成效。

  从个案中发现共性问题

  从今年5月下旬起,该中心人社窗口陆续接到某企业项目多名农民工反映的工资被拖欠问题。窗口工作人员意识到,同一项目、多人次来访,这绝非孤立个案,可能存在群体性矛盾隐患。

  人社窗口启动预警响应机制。窗口负责人第一时间与某企业项目部负责人取得联系,耐心向其宣讲《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规,讲明企业支付工资的主体责任,并着重分析了问题持续发酵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社会影响,引导企业主动作为。

  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机制

  在人社窗口负责人的指导和建议下,某企业项目部迅速行动,一方面排查各承包方工资支付情况,另一方面约谈问题集中的承包方。

  为建立长效、畅通的渠道,从根本上减少农民工奔波,经过与人社窗口深入对接,某企业项目部于7月初挂牌成立农民工工资登记处,并指定专人负责。这个设在项目现场的登记处,成了化解欠薪矛盾的“前沿哨所”。人社窗口将这一信息正式备案,形成清晰的对接流程。此后,凡有该企业项目部农民工来访,人社窗口工作人员均引导他们到农民工工资登记处,并协助双方解决问题。

  形成治理新模式

  农民工工资登记处的设立,能够将问题解决在工地一线,对于农民工而言,维权路径更短、方式更直接;对于某企业而言,能够掌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对于综治中心而言,能够有效减轻接待压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数据显示,自5月底问题出现至7月初农民工工资登记处设立,某企业项目部共解决30余名农民工的欠薪问题。

  据介绍,本次事件的妥善处理,是济源示范区综治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一次生动实践,助推形成了“综治中心发现指导、企业主体建立机制、双方对接闭环处理”的治理新模式,将化解矛盾的“主战场”从政府的服务窗口前移至企业的管理现场,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为处理同类纠纷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