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法院:流动法庭成风景 司法服务暖人心
日期:09-24
□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梦扬 通讯员 尤冬一
“这起纠纷责任应该这样划分……”近日,在栾川县竹海野生动物园景区内,该县法院潭头法庭的“流动车载法庭”现场调解了一起游客财物遗失引发的纠纷。经过法官现场释法,30余名围观游客对处理结果形成一致意见:“自己的物品还是得自己多留心。”
近年来,随着栾川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消费纠纷也逐渐增多。为高效化解矛盾,该县法院结合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本地实际,针对辖区特点,将司法服务送至山水之间、民宿院落,3个派出法庭成为提升游客体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潭头法庭:旅游纠纷就地化解
栾川县法院潭头法庭辖区旅游资源丰富,县法院以此为基础设立旅游巡回法庭,构建“专业调解+智慧服务+源头治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司法护航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一支由法官、特邀调解员和景区管理人员组成的16人专业调解团队,常年活跃在一线;“流动车载法庭”搭载5G网络和打印机,穿梭于各景区,把法庭开到景点门口;“云上法庭”则让游客的纠纷由“线下跑”变为“指尖办”。
“真没想到,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完成立案、调解和送达全过程。”郑州游客李某感叹。他在滑道项目中受伤、背包破损,与景区就赔偿问题争执不下。通过旅游巡回法庭线上程序,法官迅速厘清责任,经过两次线上沟通,双方达成协议。“不用来回奔波,省时省力。谢谢你们!”回到郑州后,李某在视频连线中向法官表达谢意。
潭头法庭还建立了“三色预警”机制,依托景区投诉与纠纷大数据分析,对红色预警的高发纠纷提醒相关部门专项整治,对黄色预警的苗头问题组织调解员重点巡查,对蓝色预警的轻微矛盾在公共场所进行案例警示,实现了从被动化解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三川法庭:“枫桥”服务送进村寨
三川法庭辖区村寨众多、民宿集聚。该法庭因地制宜打造了4个各具特色的“枫桥”服务站,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司法需求。
在偏远的叫河镇栗树沟村,服务站助力创建“无讼村居”;在三川镇抱犊寨,服务站融合红色文化与法治精神,化解纠纷、服务游客;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冷水镇冷水社区,服务站快速响应企业纠纷;在陶湾镇,“枫桥”服务站直接挂牌在特色客栈,及时处理民宿运营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民宿开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到哪里。”三川法庭法官卢云桥表示,在陶湾镇的“枫桥”服务站挂牌当天,法官通过现场释法,成功化解一起民宿装修合同纠纷。
城关法庭:让居民安心、游客暖心
城关法庭位于栾川县城中心区域,居民集中,也是游客的主要集散地。该法庭专注于家事和道路交通审判专业化建设。
“嫂子,你们一起生活这么多年,在家门口争执家务事,让外地游客看了不太好。”近日,在处理一起婆媳纠纷时,城关法庭法官耐心地劝导双方。为推进家事审判专业化,城关法庭发挥女法官柔性司法优势,采取柔性审判方式,积极联动妇联、民政、公安等部门,拓宽调解渠道,实现家事纠纷全流程治理。
为高效解决辖区多发的道路交通纠纷,该法庭道路交通审判团队主动与交警、人民调解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及村民委员会协同,采用“一案一建群”方式,高效进行证据交换与庭前调解,搭建快速解纷平台。今年6月15日,温县籍网约车司机季某与辽宁游客张某因开车门发生碰撞。双方在法官建立的微信群中在线调解,明确责任划分后,当即签订并履行协议。“我不太懂法,年纪也大了,多亏法官帮忙。”游客张某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