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法制报

将禁毒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06版:平安鹤壁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鹤壁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杰 通讯员 肖晓)“青春有力量,禁毒有担当,能够参加禁毒志愿宣传活动,我感觉特别有意义。”9月16日,谈及参加鹤壁市公安局淇滨区分局在鹤壁市庞村明德小学开展的“禁毒+开学第一课”活动的感悟,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付晨轩说。据悉,这场活动是鹤壁市公安局淇滨区分局开展的返乡大学生禁毒宣传系列活动之一。

  该分局将禁毒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构建“群防群治、校地联动”的禁毒新格局。今年7月,该分局联合共青团鹤壁市委招募返乡大学生,组建起了一支由9人组成的禁毒志愿宣传团队。大学生志愿者在接受民警的培训后,依托淇滨区禁毒宣教基地这个核心平台,化身“禁毒引导员”“知识讲解员”,利用VR互动体验、毒品仿真模型等,开展沉浸式禁毒宣传,让参观者直观感受毒品的危害。现场,一名中学生感慨道:“这种普法方式有趣有料,没想到毒品对健康的危害性这么大,简直触目惊心!”

  在民警的带领下,志愿者将宣传阵地拓展至辖区商圈、校园、企业等,还针对不同群体制订专属宣传方案。面向家长和儿童,志愿者用趣味视频、互动问答普及家庭防毒知识;针对企业员工,结合案例增强防毒意识;针对乡村小学的孩子,开设禁毒课堂等。

  在民警指导下,志愿者还探索了“禁毒+”多元宣传路径,让禁毒宣传更具深度。“禁毒+历史故事”,志愿者引导群众以史为鉴,时刻警惕毒品陷阱;“禁毒+爱国主义教育”,让群众认识到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禁毒+时事热点”,针对不法分子将毒品伪装成网红饮料等行为,提升群众对新型毒品的辨别能力;“禁毒+讲好中国故事”,凝聚社会共识,强化责任担当。活动开展以来,志愿者们不惧酷暑,共开展宣传31场次,覆盖群众5500人次。“以前我总觉得毒品离我们的生活很远,直到看到这些伪装成零食的新型毒品,才知道一刻都不能放松警惕。”参与活动的李女士说道。

  “大学生志愿者用青春视角传递禁毒理念,让禁毒工作更易被群众接受。”鹤壁市公安局淇滨区分局党委委员付雪琴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警社校’联动机制,引导更多青春力量参与禁毒宣传工作,共同守护社会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