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法制报

推动法治精神融入全民生活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16版:法眼观澜       上一篇    下一篇

  □峻峰

  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将于11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系统规范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法律,该法不仅是对过去40年普法实践的系统总结,还是以法治之力破解普法难题、推动法治精神融入全民生活的关键一步。

  走过八个五年普法的历程,从“送法下乡”到“指尖学法”,我国法治宣传教育历经40年深耕,已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扎根神州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出台,则为这一“润物细无声”的工程注入了更强劲的制度动力,标志着全民普法从经验驱动迈向法治引领的新阶段。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先手棋,更是筑牢法治社会根基的基础工程。然而,成绩和成效之外,法治宣传教育的短板仍不容忽视。

  过去,由于缺乏专门法律规范,部分地区对普法工作的认知存在偏差:有的将其视为“软任务”,认为不如执法办案“出政绩”;有的在机构设置、经费保障上打折扣,导致普法工作“有人布置、无人落实”。

  与此同时,市场化浪潮下,部分非法治专业媒体对普法工作“推推动动、不推不动”,优质法治内容的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出现断层。一些媒体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由于缺乏资金、技术、能力,导致全媒体传播力不强、效果不好。这些问题,既制约了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又影响了法治精神的浸润——当法治宣传仅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当法律知识未能真正转化为行为自觉,法治社会的根基就不牢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出台,正是以法治思维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一招。该法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将普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普法工作提供刚性保障。针对法治宣传教育重形式轻实效的积弊,该法强调“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落实,推动普法与执法、司法、法律服务深度融合,让“纸上的法”变成“身边的法”。面对媒体生态的变化,该法特别提出“支持法治类媒体发展”,鼓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发力,通过短视频、直播、案例解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法治内容活起来、火起来。

  更重要的是,该法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写入立法宗旨,明确提出“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这将推动普法工作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真正实现法治精神入脑入心。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的施行,不仅是制度的完善,还是理念的升级。它告诉我们:法治宣传教育不是额外任务,而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答题”;不是一时之功,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百年工程”。当法律为普法工作立规矩、划底线、强保障,当每一个机关、每一家企业、每一名公民都成为普法的参与者、践行者,我们终将绘就“人人讲法治、事事守规则”的社会图景——这是法治宣传教育法的使命,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