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园园 通讯员 方典)“我们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你镇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工作中存在问题……”9月15日,南阳市宛城区纪委监委向辖区某镇下发监察建议,督促其进一步规范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
今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联合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以强有力的监督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高质量推进。专班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将监督“探头”精准嵌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查阅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全过程资料,检查项目程序是否合规、手续是否完备、资料是否真实完整;深入项目现场,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核实建设内容是否按设计实施、工程质量是否达标、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走访项目受益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专班建立问题排查整改台账和问题线索办理台账:对能够立行立改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责任单位限时整改;对需要一定时间整改的问题,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对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严格按规定程序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依规处理。
B
保障特色产业发展
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园园 通讯员 熊雷兵)“由于前期天气干旱,豆角苗期出现了病虫害,纪检监察干部和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及时会同农技人员进行指导帮扶,还帮我引进了智慧滴灌技术。”正阳县熊寨镇毛集村村民刘某说。初秋时节,正阳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走进毛集村豆角蔬菜基地,工人们正在采摘豆角,田野间不时传来欢笑声,好一幅丰收的景象。
近年来,正阳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持续发力,强化对“四个不摘”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将监督“探头”直插基层一线,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监督实效促工作高效,助力群众致富奔小康。
“特色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保障就跟进到哪里。我们将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紧盯资金使用、项目建设、政策落实等方面对全县20个乡镇(街道)开展点对点监督,全力破解特色产业发展‘中梗阻’,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C
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园园 通讯员 高鑫)近年来,泌阳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推进全链条监管,守好村集体“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能。
该县纪委监委紧盯资金账目往来、固定资产登记、资源发包明细等关键环节,督促相关部门组建专业清查组,对全县354个行政村开展拉网式核查,将“三资”家底晒在阳光下,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为提升问题查处震慑力,该县纪委监委构建多维立体查办机制,综合运用领导包案、专班查办、提级办理、“室组地”联动等方式,对贪污侵占集体资金、擅自变卖集体资产、低价承包集体资源等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办。
在推动常治长效方面,该县纪委监委系统梳理近年来查处的“三资”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剖析发案规律,精准提炼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民主决策流于形式、权力寻租谋私利等易发多发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健全制度规范,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提升“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破解“三资”管理难题,推动资金、资产、资源在监督下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