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晓军
“老师好!”走到楼梯口,新来的同事点头对我说。
“你好!”我也礼貌地回敬着。
“老师,当年您教过我,还记得吗?”对方又来了一句。
我的大脑快速检索,就像是一张大网在海里捞鱼,空空如也。幸好,他没让我猜他叫什么名字。“哦……有印象,你是哪一届的?”我很高兴,也害怕说错了尴尬。
我很惭愧,总是记不住学生的名字,这当然与教的学生太多有关,但是记不住学生名字的根本原因,还是懈怠,对自己的要求放宽了。
在教学中,我是能叫出学生名字的。学生毕业时间一长,就只能记住一些有个性、有特点的学生。若毕业后的某一天突然相遇,便握手聊个没完。有的记忆虽模糊,但毕竟师生一场,也如他乡遇故知般格外惊喜。
名字虽然只是符号,但它代表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老师如果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那说明对这个生命尊重、对这个“世界”了解。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叫出学生名字的那一刻,是最甜蜜的时刻。
学生可能会逐渐淡出老师的视野和记忆,学生多半会记住老师。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的能力怎么样、师德如何,他们可能不轻易作评价,但是老师对他们的影响会伴随一生。
陶行知说过: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我常用这话与年轻的老师交流。
我认为,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如果所有花都在同一个季节绽放,这个世界岂不太单调了!
虽然我已经不再是教师,但我依然自豪,因为我有站上三尺讲台的经历。说得再“高大上”一些,我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祖国伟大的教育事业。这让我感到自豪!
最让我自豪的是,下乡、出差、到其他单位办事时,我总能见到一些“陌生人”,他们会主动打招呼:“老师好!我曾经是您的学生。”这时,幸福在荡漾,豪情在奔涌……
(作者单位:固始县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