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员” 推进纠纷化解法治化
日期:09-09

召开座谈会,商谈推进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资料图片)
□河南法治报记者 杨占伟 通讯员 金露
近年来,新县检察院以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为导向,以高质效办理每一起控告申诉案件为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导检察干警做好“三员”,以检察力量化解矛盾纠纷。
绘就解纷同心圆
善做矛盾调解员
今年1月,新县检察院收到张某来信,称其与邻居刘某发生争吵后被刘某打伤,经司法鉴定属轻伤二级,但未得到赔偿,且刘某未被追究刑事责任。
该院检察官向侦查机关了解情况,调取原始案卷,走访案件相关人员,发现张某、刘某两家虽是邻居,却积累了很多矛盾;侦查机关并非没有追究刘某的刑事责任,而是依法对刘某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为缓和双方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检察官邀请辖区司法所、村委会工作人员及村内德高望重的调解员,对张某和刘某进行面对面调解,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刘某赔偿了张某的损失,张某对刘某表示谅解。为彰显司法公正,检察官邀请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公开听证会,听证员一致同意对犯罪嫌疑人刘某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这是该院践行“办案与解纷同步”理念的缩影。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该院设置涉民生案件、涉企案件、军人军属等绿色通道,对相关案件建立当日受理、48小时初核、7日内移送的快速反应机制。针对邻里纠纷、轻刑案件,该院搭建“上门听证+信访听证”平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组织等参与化解纠纷。此外,该院还组建了一支由控申部门和“四大检察”一线办案人员组成的团队,有效整合资源,培养“法律+群众工作”复合型人才。团队成员年均接访200余人次,群众满意率100%。团队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接待室”“省级文明接待室”“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岗”。
搭建检民连心桥
甘做群众服务员
2024年10月,新县检察院检察官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精准发现了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司法救助线索。在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后,该院充分发挥两级检察院上下一体化履职优势,申请联动救助,做到“救快救急”,为被害人邱某发放救助金2万余元。
为真正帮助受害家庭解决生活困难,该院通过横向联动社会救助机制,为邱某提供就业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并多次与新县慈善总会沟通,为邱某争取帮扶资金5000元,传递了司法温暖。今年4月,承办检察官对邱某进行回访时,邱某的丈夫感激地说:“感谢你们雪中送炭。我常跟孩子说,咱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检察院的帮助……”
今年4月,该院以该案为契机,与其他9部门会签《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打通线索双向移送通道,构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创新构建“1+9+N”(检察院+9部门+社会力量)多元救助平台,明确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移送标准,建立“主动发现、快速审查、精准救助”协作模式,让“一次性救助”变成“长效化保障”,为“救助个案”向“救助类案”转变提供了经验。截至目前,该院已向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移送一个救助线索,办理司法救助案件两件。
守好司法为民心
勇做治理监督员
今年年初,新县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急匆匆地赶到新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向该院申请民事监督。
原来,2015年1月,杨某将一间厂房租给新县某公司,约定租期10年。2015年至2023年,某公司均如约缴纳租金,后因2024年租金未付引发诉讼。一审法院裁判支持原告杨某解除合同、某公司支付租金及滞纳金的诉讼请求。王某不服,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被驳回。
新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史少敏调取全部案卷材料,听取审判人员意见,面对面听取双方当事人诉求。考虑到该案历时较长、案情复杂,史少敏组织办案组进行专题研讨,围绕该案矛盾焦点,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深入交流,就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释法说理。最终,王某表示明白了败诉的原因。该案办结后,该院严格落实“一案一回访”工作机制,深入某公司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帮助该公司梳理内部管理漏洞,守好依法经营底线。
据了解,该院在办理控告申诉案件时践行“五心”标准(热心接待信访、精心研析案件、耐心释法说理、诚心化解矛盾、暖心联动救助),院领导包案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建立重大案件研判机制,制订个性化办理方案。
此外,该院还按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严格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首办责任制”,在检察机关和县综治中心打造一站式群众服务窗口,并实行“轮岗+常驻”工作机制,将其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第一道窗口”。
同时,该院延伸检察工作触角,在全县17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办公区域的醒目位置设置12309检察服务中心标识,以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为平台,将12309检察服务中心端口前移,定期汇总《乡镇(街道)涉法涉诉检察监督事项登记表》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履行好控告申诉事项办理、化解矛盾纠纷、解答法律咨询等检察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