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商丘市久超粮油机械有限公司内(以下简称久超公司),总经理张久超摩挲着刚到手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目光扫过窗外轰鸣的生产线,忍不住想起一个月前的场景——当电脑屏幕弹出竞拍成功的提示时,他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眼眶发热。
“没有法院和政府合力,这几百人的厂子早没了,如今也算是绝处逢生了……”他的话里,藏着企业从无地经营到扎根发展的破局故事。
2006年12月,刚起步的久超公司与某单位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租下一宗土地进行生产,租期5年。无名小厂快速成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订单不断。
租期一满,租赁方提出不再续租。这对正处于扩张期的久超公司而言,无异于断粮。此后数年,张久超多次协商无果。2016年11月,矛盾升级,租赁方将久超公司诉至商丘市睢阳区法院。案件历经了一审、二审,商丘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久超公司腾退土地。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直接强执,生产线停摆,数百名员工将失业,企业多年积累毁于一旦。”执行法官在研判案情时明确,此案绝不能一执了之,且单靠法院之力难以破局。该院随即向区委、区政府汇报案件情况,启动府院联动机制。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筹协调下,该院牵头,联动市、区两级多部门召开10余次联席会议。各方既倾听租赁方收回土地的合法诉求,也梳理总结解决企业困境的方法。最终,各方达成共识:由租赁方将案涉土地挂牌拍卖,久超公司以市场化方式竞拍。
8月20日,线上竞拍落槌,久超公司成功拿下土地使用权。“现在能放心投入技改、扩大产能,给员工更稳的饭碗了!”张久超底气十足地说。
“此案是我院法治护航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政府、法院、企业协同共治,既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还证明了府院联动、柔性司法能为企业破难题、注信心,真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企业远航的压舱石。”睢阳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祁飞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