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法制报

基层法庭的乡土法则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04版:法治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南法治报记者 朱广亚 通讯员 郭会平

  有人说,一汪清泉孕育了安阳市龙安区小南海文化的灵秀灿烂,也让今日的龙安区果香四溢。而在这片豫北沃土上,有一种力量,如清泉沁人、如花香致远——那是一群法院人用责任与担当铺就的司法为民之路。

  近年来,安阳市龙安区法院龙泉法庭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帆,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为舵,将服务延伸至田垄村头,把温暖送进百姓心头,走出了一条充满温度与智慧的基层善治新路径。

  行至实处,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龙泉法庭把“便民”二字落到实处,变群众跑腿为服务上门。针对农村地区交通不便、老年人操作手机不便等问题,该法庭主动打破程式化立案模式,把立案窗口搬到百姓家门口。

  不久前,该法庭干警驱车前往马家乡,为20名涉及合同纠纷的村民集中办理立案手续。一张方桌、几把木凳,临时立案点就有了。干警耐心指导当事人填写材料,省去的是百姓的奔波,赢得的是群众的信任。

  干警的这份贴心,延续至矛盾化解全过程。家事纠纷、邻里纠纷,极易因情绪对抗而升级。干警主动“进家门、坐炕头”,用情绪疏导、亲情劝解、多方介入等方式,把法律的刚性和人情的柔性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审理一案,温暖一家,和睦一片”。

  巡回审判,田埂上的零距离普法

  审判不止于庭内。该法庭大力推行巡回审判,把庭审开在群众家门口,让司法可见、可信、可感。

  2023年7月,一起劳务合同纠纷在龙泉村村委会公开审理,五旬村民李某被包工头罗某拖欠工钱2500元。法官当场审理、现场调解,最终原被告双方握手言和。庭审结束后,法官不忘趁热打铁,结合案件向围观村民讲解法律知识,回应大家关心的土地承包、农民工工资等相关法律问题。

  村民们纷纷感慨:“原来法庭并不遥远,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普法如雨,让法治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

  普法不是简单的发传单,而是要把法言法语变成家常方言,让法治观念悄然浸润人心。

  该法庭开展常态化普法,内容紧贴乡村实际。2022年9月,干警走进善应镇,专为老年人开设反诈小课堂。老人直言:“以前哪儿懂这些,现在心里有底了!”

  此外,“送法进校园”“法治夜校”“村居法律讲堂”等系列活动贯穿全年,覆盖不同群体。干警讲得生动,群众听得进去。

  数字赋能,智慧法庭让公平正义提速

  该法庭积极拥抱科技,以“智慧法院”建设助推服务升级。

  网上立案一体机、智能文书生成终端、远程开庭系统……这些设备在法庭发挥着作用。立案、缴费、查询、阅卷,以往要跑几十里路,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尤其是远程庭审系统,让在外务工的村民也能云上出庭,省时省力、高效解纷。

  3年来,该法庭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该法庭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融合“科技+司法”,培育乡土法官,让法庭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