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群
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近日联合印发工作方案,聚焦安全帽、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等21种重点劳动防护用品及其安全性能,部署在全国开展重点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据新华社9月4日电)
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责任重于泰山。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国务院安委会于去年印发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而要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就要标本兼治,全链条发力,加强源头治理,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部署这次专项整治工作,旨在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重点劳动防护用品行为,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9年4月,曾有过一段红、黄两顶安全帽猛烈相撞后,黄色安全帽破损严重的短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媒体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在电商平台以及建材市场上,许多商户兜售多款低价劣质安全帽,甚至不乏一些毫无资质的5元“脆皮”安全帽。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随后就此事发声: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安全生产领域的隐患,尤其是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安全隐患,不容小觑,不可大意。它直接关系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也影响着他们家庭的幸福。所以,排查消除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安全隐患刻不容缓,也来不得半点草率应付,更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然而,在现实的相关生产领域,个别用工方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往往会选用成本低廉的劳动防护用品。我们不排除有物美价廉的劳动防护用品,但其中也有假冒伪劣的。一旦那些假冒伪劣的劳动防护用品被劳动者使用,因劳动防护用品而滋生的安全隐患就会伴随着他们的工作,其劳动安全、生命安全就很难有保障。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印发的工作方案,这次专项整治,就是要紧盯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的生产企业,强化建材市场、五金劳保商店和电商平台监管,重点关注单位采购、验收和作业现场管控,严查检验检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通过这次专项整治,推动重点劳动防护用品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全链条质量溯源管理。
这次专项整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开展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源头治理。对假冒伪劣的劳动防护用品,相关部门不仅要排查谁在购买、谁在使用,而且要严查谁在生产、谁在销售。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既要发挥工作优势,又要注重开拓创新;既要独立依法充分履职,又要加强部门联合协作。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让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者、使用者受到教育,远离安全隐患;要开辟多种形式的投诉举报渠道,广泛收集线索,让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无处遁形,让生产商、销售商受到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