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法制报

以为民初心捍卫公平正义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03版:观礼台上的河南政法人       上一篇    下一篇

  范红海赶写判决书(资料图)

  □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文卿 通讯员 张林丰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有幸现场感受祖国的强盛,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一定把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同事们共同向革命先烈学习,坚持依法办案,践行司法为民,守护公平正义,为法治建设作出应有贡献。”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纪念活动结束后,济源市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一级法官范红海自豪地说。

  范红海是济源市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曾被评为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2024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法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他作为我省法院系统唯一代表受邀参加了本次阅兵观礼。

  “我们的工作是办案,而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这是范红海对年轻同事最常讲的一句话。兼顾天理国法人情,最大限度实现公平正义,这是范红海作为一名基层法院刑事法官的朴素追求。

  法律为准绳

  越是办大要案,范红海越是能沉下心来,待在办公室里,一宿一宿地看卷宗、查资料,庭里的年轻人都熬不过他。“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如何恰如其分地定罪量刑,让罪大恶极之人受到严厉惩处,让心有悔改之人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是很考验一个刑事法官的司法能力和社会经验的。”范红海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依法裁判、不枉不纵,坚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参加审判工作的20余年里,范红海总是冲在大案要案的审判一线。经统计,范红海累计主审了2500余起刑事案件,像愚公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搬掉了大大小小一座座山,数年如一日地守护着一方平安。

  正气壮胆识

  审理案件依靠的是国家法律,但跟法官打交道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因为涉及人身自由、刑轻刑重,范红海的刑事审判生涯中也曾经面临许多个“惊险一刻”。

  多年前,范红海主审省法院指定管辖的一起开设赌场案。在准备对该案被告人宣告判处实刑前,范红海接到了一个神秘来电,对方提出“愿意5万元钱换取被告人缓刑”,被范红海严词拒绝。利诱不成,对方又打电话暗示知晓范红海家庭住址和孩子上学的学校,以此进行恐吓,范红海仍未退让。

  几天后的一天晚上,范红海加完班准备回家时,看到自家车的玻璃上夹着一个装有威胁内容的信封。“要说当时心里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但我是一名法官,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来行使司法职权,没有一丝一毫可以向犯罪分子妥协退让的余地。”将相关情况向组织汇报后,范红海按照既定计划依法进行了判决。

  多年后回想此事,范红海一脸坚毅地说:“再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依然不会退缩。保有一身正气,便不怕诸邪加身!”

  铁汉也柔情

  自古忠孝难两全。2019年的国庆假期,范红海的母亲突然风寒加重住院,全靠年迈的老父亲日夜在医院照料。当时,一起要案还处于宣判前的紧张攻坚过程中,作为该案合议庭成员的范红海,只能在白天抓紧每一刻时间撰写判决文书,晚上10点后抽空到医院看望照顾老人。

  “好几次,我去的时候母亲都已经睡着了。我就那么呆坐在床头,望着她憔悴的面孔,心疼、难受、无奈、愧疚,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个中滋味难以言表。”回想起母亲住院的这20多天,范红海不禁红了眼眶。虽然父亲母亲从未对他有过抱怨,但他内心始终充满着对家人的愧疚。为了办好那起要案,范红海只在春节假期抽出一天时间陪妻子回了一趟娘家,其余所有的周末、节假日,他都在那张堆满了卷宗的办公桌前度过。也正是因为背后这默默无闻的日日夜夜,才换来了他在审判台上的举重若轻。

  所有付出,都为了让正义得以伸张,让罪恶得以惩处。“就像乌云散了,天晴了一样。”那起要案的一名被害人在领取案件赔偿款时说出的这句话,让范红海的内心深受震动。依法严惩犯罪,坚守公平正义,守护好一方平安,范红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基层法院刑事审判战线的一员,我将以此次观礼作为担当履职的新起点,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斗志,投入到平安济源法治济源的建设中去,以执法办案的新业绩向党和人民汇报。”谈及现场观看阅兵盛典的感受,范红海对河南法治报记者表示,打击犯罪、维护一方平安是刑事审判工作者的主责主业。在今后的工作中,他要向参加受阅的部队官兵学习,带领刑事审判团队办好每一起案件,依法严惩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尽最大努力保障辖区群众安居乐业。同时,他也将更加努力做好刑事审判的“后半篇”文章,坚持将普法工作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将“高空抛物”“醉驾”“帮信犯罪”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民生案件作为普法素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生动形象地讲好普法故事,做实做细犯罪预防工作,为平安济源法治济源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