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法制报

“法庭+” 协同共治合力解纷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10版:平安鹰城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南法治报记者 何永刚 通讯员 张明凯 杨松播

  汝州市法院骑岭法庭的庭院内,生长着几株绒花树,年年绽放如云,粉色的花簇映照着庄严的法徽,既见证了无数当事人从最初的剑拔弩张走向最终的握手言和,也见证了无数司法为民的暖心故事。

  近年来,骑岭法庭始终以“调纷止争、为民解忧”为宗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2024年,骑岭法庭共收案件1443件,结案率达92.31%,调解成功率为43.6%,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为36.7%,各项审判质效指标均为一等。

  多元共治促和谐

  “法官,有个村委会去年因村居环境建设需要资金,向村民借了款,最近已经有几个村民来咨询如何打官司了。”汝州市法院大峪镇诉调对接工作站的调解员向骑岭法庭法官打来了这样一通预警电话。接到消息后,骑岭法庭迅速行动,立即与大峪镇政府取得联系,并约定时间共同研判此事。最终,在法官、包村干部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9起纠纷被成功化解在诉前。

  纠纷化解从来不是独角戏。在一起排除妨害纠纷中,原、被告双方到法庭后仍互不相让。面对这一情景,骑岭法庭法官岳源超果断将调解场地“搬”到了农田现场,并通知双方各邀请一位信得过的村干部或者乡贤一同到现场沟通。最终,原告当场撤回了起诉。

  骑岭法庭建立了“法庭+”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从“被动审理”到“主动治理”的转变,积极与基层党委、政府联动响应,构建起协同共治、合力解纷的良好格局。2025年上半年,骑岭法庭成功推动200余起矛盾纠纷在村镇一线得到化解,新收案件562件,与去年同期的631件相比,下降11%。

  倾情办案解民忧

  武某借给陈某3万元,借款到期后,陈某不仅没有偿还,还失去了联系。武某遂起诉陈某。骑岭法庭的法官经了解发现,陈某家中常年无人,只得多次尝试拨打陈某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即便如此,法官也没有放弃,又通过短信告知陈某案件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几天后,陈某终于回复信息,称自己暂居国外,不便参加诉讼。承办法官随即通过“云上法庭”组织线上调解,从“莫让借款影响多年的友谊”到“一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坐飞机、高铁都会受到影响”,耐心进行释法明理。后陈某承诺于10日内一次性偿还武某3万元及相应利息。

  事后,武某将一面锦旗送到了骑岭法庭。庭院里的绒花树见证了调解全过程,也由此成为骑岭法庭司法为民的象征。

  精准服务助发展

  “我们没有与原告签订合同,原告的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法庭支持,我们不同意调解。”一起旅店服务合同纠纷的庭审中,被告这样陈述。

  该案原告是河南某旅行社有限公司,被告是河南省某民宿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法官庭前、庭后多次组织双方调解均未成功,争议焦点在于双方未签订正式书面合同,多数问题都通过微信沟通,且部分约定并不明确。法官仔细审查证据,认真梳理事实后,于2025年2月依法作出判决,并就如何规范签订合同予以指导,说明“虽未签订书面合同,但原告已履行主要义务,被告以实际行动接受,合同依法成立并受法律保护”“规范签订书面合同能有效减少纠纷发生”。在法官的持续跟进下,被告主动履行了判决,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也赢得了企业的由衷称赞。

  从绒花树下的细语调解,到“枫桥经验”的落地生根,骑岭法庭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初心,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持续用司法之笔书写更多“花开百姓心田”的暖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