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法制报

“法院+综治中心”让解纷提质增效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06版:法治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南阳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海锋 通讯员 高雁鸿)9月1日,河南法治报记者从南阳市宛城区法院获悉,该院通过参与综治中心实质化运行建设,积极探索“法院+综治中心”基层治理新模式,深化协同联动,将小标的债务纠纷化解端口前移,精准破解债务人拖延履约难题,在情理法融合、线上线下联动中实现纠纷化解提质增效,彰显了这一解纷模式的效能。

  情理法三管齐下 

  “杨某拖欠我劳务费一年了,一直躲着不见。实在没办法,看到综治中心就来试试,你们能帮我吗?”9月1日,在宛城区综治中心法院窗口,李某向工作人员求助。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并与杨某电话联系后,认定该劳务合同纠纷事实清楚、金额无异议,具备调解基础。

  综治中心调解员随即通知双方调解,宛城区法院派驻法官赵怡婷提供法律指导。听到杨某资金周转困难的理由,调解员从情理角度引导其换位思考:“老李辛苦干活等着钱养家,如果你的工资被拖欠,心里什么感受?”赵怡婷则算了法律账:“拖欠农民工工资是违规行为,情节严重还需承担法律责任。”经多方劝说,杨某态度转变,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赵怡婷还现场普法,强调按时履约及法律责任,确保协议落实。

  科技赋能隔空调解 

  “我承认欠王某的钱,愿意还,但在外地打工回不去,能想办法吗?”同日,另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借款人小张通过电话向赵怡婷说明困难。

  鉴于当事人实际情况,为减少其奔波,赵怡婷与综治中心协调,利用法院网上调解系统和综治中心“e智理”平台搭建线上调解通道。约定时间后,王某在调解现场,小张通过手机屏幕面对面参与。最终,双方在线达成还款协议并签字确认。

  两起案件的化解,是“法院+综治中心”机制高效处理小标的合同纠纷的缩影。该模式整合法院司法专业性与综治中心调解资源,实现纠纷化解专业化、高效化,通过端口前移,不仅提高解纷效率,降低维权成本,也有效保障债权人权益,督促债务人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