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尹翔 通讯员 王晴 吴玥雯)8月29日是七夕节,郑州市上街区法院家事审判团队用司法温情,为一对濒临决裂的夫妻搭起了“鹊桥”。
1997年,阿敏(化名)与阿海(化名)经人介绍相识,一年后他们结婚,婚后孕育一双儿女。阿海性格固执,在建筑工地打工收入不稳定,掌握着家庭财政大权,两人常因琐事争吵。随着子女陆续成年离家,夫妻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阿敏为了逃避家庭冲突选择外出做住家保姆,两人分居。
2025年,阿敏的姑姑向夫妻俩借钱,阿海不仅拒绝还出口伤人,这令阿敏彻底心灰意冷,遂起诉离婚。
法官细心调查发现,夫妻俩并非无情,主要是20多年间缺少有效沟通,导致隔阂不断加深。法官便担起了婚姻修复师的责任,用分步沟通法打开心结,以情绪疏导消除隔阂。
当阿海说出真心话“我还想好好过”时,法官当即引导这个固执的丈夫用最朴实的方式作出承诺——写下保证书。阿海在保证书中向妻子承诺,以后好好说话,交出工资卡,真正把这个家当作双方共同的家。
一纸承诺,胜过千言万语。阿敏解开了心结,两人重归于好。
案结事未了,法官的关怀持续跟进。回访中,阿敏笑着向法官反馈:“他现在性格变温和了,我们在一起也能聊聊天、谈谈心。”司法温情没有停留在法庭,而是真正走入了他们的生活。
“都说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该案中,法官以情法交融的方式帮助这对夫妻重建信任的‘鹊桥’。家事审判不仅判是非,还护真情。”该院家事审判团队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