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法治” 助力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日期:09-03
□河南法治报见习记者 陈卫军 通讯员 任棒棒
“现在绿化有专人管,停车规范有序,健身设施也更新了,小区环境越来越好……”谈及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新面貌,洛阳市老城区建安门街道义勇街社区的居民们赞不绝口。
如何破解老旧小区治理困境,实现从“失管”到“善治”?义勇街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在民生保障、矛盾调解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样本。
三级联动 高效解决民生难题
面对基础设施老化等突出问题,义勇街社区构建“社区网格员+小区自治组织+党员志愿者”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并配套“即办、协办、转办”分类处置机制。网格员每日开展地毯式巡查,确保突发事件15分钟内响应上报;每季度开展设施巡检并入户宣传,从源头降低设施故障发生率。去年以来,该社区已为5个小区妥善解决管道堵塞等各类问题20余起。
整合力量 精准调处矛盾纠纷
居民张某家庭因亲人抚恤金分配产生纠纷,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介入,从法、理、情多角度耐心疏导,最终不仅化解了矛盾,也挽回了亲情。
为妥善处理基层矛盾,该社区积极打造“党支部+调委会+调解员+党员志愿者”多元共治格局,建立“网格初调—社区联调—街道终调”三级调解机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调解室”,整合社区民警、律师、老党员等力量,6个红色网格的网格员每日走访摸排,即时调解简单纠纷。2024年,该社区成功调解邻里、物业纠纷等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
共商共治 基层自治活力迸发
该社区创新居民参与机制,每月定期召开民生议事会,组织居民代表、小区党员、网格员共商共治,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自治闭环。通过搭建“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该社区将居民智慧融入基础设施维护、矛盾调解等治理环节,真正实现治理为了群众、治理依靠群众,为老旧小区注入了持续焕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