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吴倩 通讯员 潘正军
文静外表难掩炽热之心,干净利落尽显青春朝气。她在案件管理(简称案管)领域精耕细作,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检察人的责任与担当。她荣获“郑州市检察机关第三届案件管理业务标兵”“全省案件流程监控人才”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并入选郑州市检察调研人才库。她就是巩义市检察院综合业务部副主任杨钰莹。
勇做枯燥数据研判员
2020年9月,还是一名检察新人的杨钰莹被抽调到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参与全国业务研判会商准备和报告起草工作。有天晚上加完班,她和同事在餐厅吃饭时,发现同桌的一名前辈对全国检察统计系统的每一张报表、每一个数据都如数家珍。后来她才知道,那名前辈是全国检察系统的统计专家——王拥政。她暗自鞭策自己,要以王拥政为榜样,向榜样看齐。
从那以后,她在学中练、在练中学,逐渐发现看似枯燥的统计数据中藏着“大学问”。通过分析研判,指导检察业务纠偏、提升、发展成了她的探索方向。她参与撰写的《巩义市检察院2020—2021年办理的“帮信”犯罪案件数据研判分析报告》被最高检采编,《巩义市检察院对近三年不起诉案件专题统计分析报告》被省检察院编发。
乐做规范办案质检员
初涉案件评查工作时,杨钰莹内心很忐忑:“评查就像找碴儿,说别人的问题,心里难免有些不踏实。”主管领导开导她说:“评查是办案的一面镜子,照见不足是为了共同进步。”这句话帮助她转变了认知。
她以“求极致”精神,依托巩义市检察院“六性三效”评查工作机制,将常规评查、专项评查和重点评查结合,对案件进行“解剖麻雀式”深评细查。在探索建立不起诉案件“每案必评”机制时,她深入分析不起诉权运用的规律和难点,撰写《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前三季度巩义市检察院不起诉案件专项评查报告》,梳理总结影响不起诉案件办案质效的6类11项问题,让办案检察官可对照、有触动,避免“老错新犯”。
善做管理服务解读员
工作中,杨钰莹充分发挥案管人员熟悉流程、精通规范的优势,无论是梳理案件事实、审查证据材料,还是草拟法律文书,都力求把工作做精做细。
她还将参与办案的经历化为做好管理服务的助力,在开展案件评查时,充分考虑办案实际,提出更具建设性和操作性的建议。这些经历也赋予了她解读业务数据的新视角,使她能透过办案实践和复杂的司法情境,看到数据波动的深层原因,从而为服务决策提供更接地气、更具前瞻性的智力支持。
深耕案管,静待花开。以杨钰莹为代表的一朵朵案管“小花”,终将助力检察工作花香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