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梦扬 通讯员 杨慧 陈君 李铁牛
新安县的曾某夫妇在家门口拿到了民事调解书,多年的借贷纠纷终于被化解;上海某企业负责人“足不出沪”,就收回了被拖欠8年的货款;务工人员王某领到了被拖欠3年的劳动报酬……
这些令人欣慰的场景,正是新安县法院以“枫桥两站”与“综治联动”双轮驱动,积极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的生动写照。
“枫桥两站”: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8月5日,在新安县磁涧镇礼河村“枫桥工作站”,调解员通过“枫桥e站”平台与身在外地的当事人视频沟通。短短一个小时后,纠纷被顺利化解。
“当事人一次没跑,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枫桥e站’就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法院’。”省人大代表,礼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三如此评价。
为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新安县落地生根,该县法院在非法庭驻地乡(镇)、中心村(社区)、景区、商会和重点企业,设立“枫桥工作站”,并自主研发“枫桥e站”线上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庭审直播、网上开庭、在线调解等“一网通办”。目前,16个“枫桥工作站”与45个“枫桥e站”已实现县域全覆盖。
磁涧法庭庭长彭非非说:“法官、网格员、调解员线上线下实时对接。村里小事当场化解,镇上难事合力解决,努力让矛盾纠纷不上行。”
“枫桥两站”不仅帮老百姓解难题,还能帮企业渡难关。2024年6月,天津某公司因洛阳某商贸公司拖欠8204万元货款导致资金链几近断裂。该案件流转到该县法院铁门法庭后,该法庭依托“枫桥两站”立即启动了“法庭+商会”联动机制,委托驻庭商会调解员与法官共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洛阳某商贸公司按时付清了全部欠款。
据悉,今年以来,“枫桥两站”开展调解、开庭等310次,263件矛盾纠纷通过“枫桥两站”实现了就地化解。
综治联动:画出基层善治同心圆
今年4月初,张某甲走进县综治中心反映情况,称因为与张某乙共用的一堵墙和一条路结怨20年。综治平台将该纠纷分配给了常驻中心的法院速裁团队。接到任务,速裁团队先通过综治平台摸清情况,随后组织村“两委”干部、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乡邻一起参与调解。最终,两家人之间的矛盾被合力化解。
新安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郑琨介绍:“这支速裁调解队伍的调解员是县法院精挑细选的。他们既懂法律又会做群众工作,还把立案、调解、司法确认等业务都搬到了综治中心,就是想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就能解决问题。”
该县法院通过综治平台提前研判发现的物业纠纷、劳动争议等常发矛盾纠纷,形成“法官指导+专业调解+群众参与”的解纷链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今年以来,该县物业纠纷、劳动争议类纠纷数量同比下降约11%。
通过入驻县综治中心,该县法院还建立起多元共治调解机制,把高效的解纷司法服务送到了各个领域。今年3月,新安县某机械公司和该县铁门镇的3名村民,都因某村村委会拖欠设备租赁费用要打官司。该县法院接到案件后,组织法官联合镇政府和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一同进行调解。为彻底消除当事人对调解效力的后顾之忧,该县法院还对经综治中心调解达成的协议,简化审查流程,实现“调解+确认”无缝衔接,赋予了调解结果强制执行力。
从“枫桥两站”的源头预防,到“综治联动”的多元共治,司法服务与基层治理实现了深度融合。当地群众说:“有‘枫桥两站’,办事不用跑;有法院和综治中心,愁事也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