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贾鹏虎 通讯员 李晓日
作为中原油田移交地方社区的典型代表,濮阳市华龙区中原路街道干城社区曾面临“三多一少”的治理困境:老年人口占比高达61%,辖区内学校、医院、商户等主体要素繁杂,居民服务需求多元,而专业服务力量却相对匮乏。
为破解这一难题,社区党委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定方向、专业社工强支撑、志愿服务增温度的融合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跨越,让社区成为充满温情与活力的幸福家园。
三方联动聚合力
筑牢融合发展桥头堡
干城社区始终将党建作为融合发展的“定盘星”,通过建强机制、搭建平台、示范引领,构建“社区党委+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三方联动体系,为融合模式提供坚实保障。社区党委精选3名专业社工充实服务队伍,组建以52名离退休党员微网格长为骨干的“幸福来敲门”党员志愿服务队,大力推行“三带头”行动——党员带头考取社工证、带头领办服务项目、带头结对帮扶群众,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这种以党组织为核心的联动模式,不仅凝聚了各方力量,还确保了服务方向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三化协同提效能
激活专业服务动力源
为提升服务质量,干城社区以需求摸排精准化、项目运作专业化、服务供给多样化三化协同为抓手,打造高效服务体系。
针对辖区独居老人群体,干城社区创新推出“五步诊断法”:社工设计科学问卷、党员入户详细摸底、志愿者补充采集信息、大数据系统分析汇总、联席会议集中研判,精准识别出38户独居老人,并为其建立包含156项需求的需求清单。在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双师制”——专业社工担任项目督导,确保服务专业性;优秀党员担任政治导师,把握服务正确方向。同时,干城社区整合“伴夕阳之家”等机构资源,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
三项创新谋长远
构建长效服务生态圈
干城社区通过人才培育、激励机制、资源整合三项创新,推动服务模式常态化发展,建立“社工机构培训+党员传帮带+实践练兵”的培养链条,今年已开展6场专题培训,培育出14名社区“土专家”,为服务提供人才支撑;推行服务积分双兑换制度,志愿者可凭服务时长兑换米、面、油等实物,或换取生活服务,有效激发了参与热情;成立公益服务合伙联盟,吸纳红色合伙人、志愿合伙人、机构合伙人、企事业单位共建合伙人,实现从单项发力到组合出拳的转变,构建起共商共建共享的社区服务新格局。
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实施以来,干城社区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独居老人服务覆盖率达100%,紧急救助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群众满意度高达98.6%。这一模式让党心与民心紧密相连,彰显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强大生命力,为油田移交社区的治理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