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驰援哈素海 筑起坚实“防洪墙”
日期:09-02

排涝现场(图片由救援现场工作人员提供)
□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钰颖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近期,内蒙古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呼和浩特市哈素海水库水位上涨,急需排涝。省应急管理厅立即行动,派出四支队伍千里驰援哈素海,执行排涝任务。
闻令而动 千里驰援
8月21日,省应急管理厅接到应急管理部指令后,立即调派开封市应急管理局、洛阳市应急管理局、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焦作华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四支救援队伍,支援哈素海水库应急排涝。
“我们接到省应急管理厅的指令后,当天下午就出发了。”洛阳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主任朱志强说,“当天20时,我们与其他几支队伍汇合,由省应急管理厅统一编队,随即向千里之外的哈素海水库进发。”
省应急管理厅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副处长秦孟杰介绍说,四支队伍共集结90名救援队员,大流量排涝车、通信指挥车、保障车、冲锋舟等大型救援装备26台(套),总排涝能力每小时4.05万立方米。
“当时,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一点抵达,就能早一点缓解灾情,早一点守护群众安全。”一名救援队员说。
经过近20个小时的日夜兼程,8月22日15时左右,四支救援队伍顺利抵达排涝地点。
攻坚克难 科学排涝
与当地指挥部对接后,根据现场情况,四支救援队伍对整个排水区域进行全面勘察,确保排涝效率最大化。随后,他们制订方案、明确分工、细化流程,确保每一台设备都能发挥最大效能。
排涝工作的艰难程度远超预期。哈素海水库积水面积大、水位高,再加上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救援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当地昼夜温差大,白天烈日当空,夜晚漆黑寒冷,救援队员还要面对蚊虫的“疯狂侵袭”,他们的手上、脸上被蚊虫叮咬,成片红肿,痒痛难忍。
为实现24小时不间断排水,四支救援队伍采用“三班倒”工作模式,将90名救援队员分成三个班组,轮流上岗作业。队员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操作排涝设备,紧盯仪表数据,及时调整排水参数;有的负责设备巡检,仔细检查每一个零部件,确保设备不出现故障。
由于哈素海水库中有大量的沙石,极易堵塞水泵进水口,而排沙工作必须人工清理。每当出现这种情况,队员们便毫不犹豫跳下两三米深的水中,徒手清理沙石。“下午水库里的水特别凉,队员们每次下水都会全身湿透。清理完沙石上岸,凉风一吹,那感觉,真是没法形容。”省应急管理厅现场负责人曹家琪说。
坚守一线 守护安全
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排涝工作启动以来,全体救援队员始终坚守在排水岗位上,克服疲劳、连续作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应急救援精神。
截至8月30日19时,四支救援队伍在哈素海水库已连续奋战多日,累计排涝量达到609.6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水库的防汛压力,圆满完成了此次应急排涝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