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东 实习生 李梦华
“多亏了你们,拿到这笔钱,公司就能正常运转了。”8月27日,在通许县法院执行局,申请人张某紧紧握着执行干警的手,声音里满是激动。
2023年,张某因经营建材生意与某家具公司有了交集。当年6月至11月,应该公司负责人韩某军的要求,张某先后20次运送油漆,累计货款超9万元。可韩某军支付了3万元货款后,便没了动静。多次催要无果后,张某诉至通许县法院。
执行工作刚启动就撞上了“硬骨头”。执行干警实地走访发现,该公司的生产厂区早已人去楼空,厂房里也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设备、货物,更棘手的是,原负责人韩某军已去世,执行一时难以推进。
彼时的张某,日子同样不好过,生意步履维艰。“员工要发工资,进货要垫资金,这笔钱要是追不回来,真的撑不下去了。”每次与执行干警沟通,张某的焦虑都溢于言表。
“不能让企业因为一笔欠款垮掉!”执行干警抱着这个想法开始重新梳理案件细节,寻找新的突破口。反复研判卷宗、与张某深入沟通后,执行干警将目光锁定在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韩某峰身上。韩某峰在电话中表示:“我和韩某军是亲兄弟,我就是挂个名,公司是他管的,我没参与经营,也没拿过一分钱,凭啥让我担责?”
后来,韩某峰拒绝再沟通,执行再次卡壳。一天,张某突然发现韩某峰已返回老家,立刻将线索反馈给法院。
执行干警当即驱车赶往韩某峰的老家,一见到韩某峰便开始劝说。从案件事实到法律后果,从张某的困境到拒不执行的风险,两个小时的释法说理消融了韩某峰的抵触情绪。最终,韩某峰同意随干警去法院,与张某协商解决问题。
经过一天的沟通,张某表示体谅韩某峰的实际情况,主动放弃部分诉求;韩某峰被张某的诚意和执行干警尽心尽力的态度打动,支付了部分执行款,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