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双警家庭 双倍责任
□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任双波 张斐斐

“兄弟,有啥难处咱慢慢说,家里人还在等你呢。”8月20日早晨,洛阳市公安局西工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何其乐和同事接到群众报警称,牡丹桥有一男子欲跳桥轻生。他立即带领同事火速赶往现场,一边劝导,一边趁其不备将男子拉到安全区域。经耐心劝说,男子最终放弃轻生念头。
忙完这一切,已是9时。何其乐给妻子张鑫怡发去消息:“刚才又救了一个人,小伙子想开了。”妻子很快回复:“给你点赞!你没事吧?”“放心,我没事。”
这是何其乐来到特巡警大队的第四年,除了日常巡逻,他还兼任分局警务技战术培训教官。妻子张鑫怡是洛阳市拘留所内勤民警,工作虽无外勤紧张,却需要较强的严谨性,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填制、账目核对,每一页单据都要逐行查验。指尖划过账本的每一瞬都藏着对岗位的敬畏。
双警家庭的生活节奏紧张,何其乐需应对突发警情,妻子同样不容有一点闪失。他们从未后悔,而是扛起双倍责任,将最真挚的情感融入守护平安的漫漫长路。
“今天忙不忙?带的败火药别忘了吃。”午饭时间,刚刚巡逻返回的何其乐收到妻子的微信。他回复:“一切平安!没忘!给你买的抗疲劳眼镜记得戴上。”双警家庭的默契,是岗位上的互相关爱,他懂她整理账本的用眼疲劳,她知他巡逻时的神经紧绷。
傍晚,洛阳“城市阳台”人声鼎沸,市民在这里健身游玩。“快,有老人晕倒!”人群中传来呼救声。正在巡逻的何其乐立刻冲上前,发现老人急性中风半身无法动弹。他迅速让队员取来垫子护住老人头部,一边拨打120,一边联系老人家属。老人手脚抽搐、意识模糊,何其乐蹲在一旁,始终轻声呼唤,直到120急救人员与家属赶到。
深夜,霓虹与路灯勾勒出静谧街景。“每次看到居民楼里暖暖的灯光,就觉得再累也值。”何其乐驾驶巡逻车,仍在辖区穿梭,对讲机里不时传来指令,他总能迅速回应。看到妻子发来的孩子熟睡照片,他嘴角不自觉上扬。他知道,自己巡逻的每一步,不仅是守护辖区平安,更是为无数像自己一样的小家庭,守住这份灯火可亲的安稳。
B
不同岗位 相同使命
□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齐奇 王庆园

8月22日17时许,固始县公安局秀水派出所民警李祖海结束了近20天的出差抓捕任务,匆匆回到家。妻子瓮梅是固始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原以为丈夫会好好休息,没想到他刚回来就主动承担了当晚的夜巡任务。
李祖海所在的派出所辖区地理位置特殊,工作繁忙、人手紧缺。“我早一天到岗,就能为同事们减轻一点压力。”他说。当日20时,他准时在秀水公园及周边路段巡逻。这里夜市摊点多、人流量大,他和队员们穿梭在人群中,默默守护着夜间的安宁。与此同时,作为县公安局机关夜间巡逻队成员的妻子瓮梅也在执行巡逻任务。“巡逻即实战,我们虽是不同路线,使命却相同。”她笑着说。
瓮梅既是严谨细致的出入境窗口民警,也是一位担当家庭“半边天”的警嫂。李祖海加班疲惫时,她备好饭菜与安慰;她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李祖海则以经验帮她分析。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成为他们保持同频的秘诀。
当日23时许,两人结束巡逻返回家中。李祖海刚洗漱完就接到电话:“刚抓获一名盗窃嫌疑人,需立即回所调查。”瓮梅体贴地为他拿出水杯和衣物,轻声说:“孩子睡了,放心去忙,注意安全。”李祖海歉意一笑,匆匆赶回单位。
两人相识于2008年的大学校园,当时他们是河南警察学院同学,在互勉共进中逐渐走近。毕业后,李祖海考入固始县公安局,瓮梅则进入息县公安局。异地并未冲淡感情,2016年,瓮梅申请调至固始县公安局,与爱人团聚。
如今,他们从警校同学成为警察夫妻,藏蓝警服成为爱情与责任的独特见证。回首17年,从校园到警营,从异地到并肩,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用细水长流的陪伴打动人心。问及幸福密码,他们相视一笑:“是警徽下共同的誓言,是厨房里升腾的烟火,更是守护万家平安的默契。”
C
既是爱人 更是战友
□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安琪

他叫孙增元,是鹤壁市公安局淇滨分局的刑警,行事雷厉风行;她叫刘晨琬,是鹤壁市公安局山城分局的社区民警,工作耐心细致。2021年,一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让两条平行的人生轨迹悄然交会。
那时,孙增元跨省追缉,五天辗转四城,困了在车上小憩,饿了啃两口面包。刘晨琬担任案件内勤,连夜梳理资金流水、固定证据,为他提供了关键支撑。他们之间传递的信息简洁精准——“账户已锁定”“目标现身”“注意安全”。没有多余的话,却埋下了信任与欣赏。收网那天,他凌晨抓获嫌疑人,发去:“搞定。”她秒回:“好。”
没有告白,没有玫瑰,感情在破案中悄然生长。2024年春,两人领证。他们的爱情,少有风花雪月,却充满了警察硬核和温暖底色。
她总记得,一次自己感冒发烧仍坚持巡查,他趁午休送来药和粥,摸了摸她的额头,便匆匆赶回讯问。他深夜讯问忘记时间,她就下单一份热饭,备注“趁热吃”。
今年6月,孙增元办理一起疑难案件进展不顺,回到家一言不发。她就默默泡杯茶,不开电视也不多问。等他缓过来,慢慢聊起案情,她常从另一角度带来启发——“要不要从他孩子入手?”“试试他常去的地方?”很多思路,真的帮了大忙。
刘晨琬处理邻里纠纷时,他在电话里听出她声音沙哑,晚上就帮她梳理法律关系、设计调解方案,还说:“你有耐心,说话让人信服,这优势我没有。”第二天,纠纷顺利化解。
他们是爱人,是战友,也是最坚实的后盾。今年七夕,两人早已各有任务。孙增元提前为妻子订了一束花,希望她会喜欢。
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朝朝暮暮的相伴,但他们有共同的方向、彼此的懂得。与你并肩,即是心安。他们是众多双警家庭的缩影,用理解与支持诠释并肩作战的浪漫,用责任与担当守护千家万户的灯火。
D
为了大家 愧对小家
□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智文 通讯员 王冠华

郑州市公安局23级新警结束派出所见习后,于2024年8月11日赴特警支队集训大队报到,开展封闭集训,规定全员不得请假。
新警陈震在产科病房外来回踱步,隔窗望着那个皮肤皱巴巴的新生儿。手机震动不断,在他汗湿的手心里发烫。微信群里消息刷屏,几乎淹没了妻子那条孤单的信息。千言万语堵在喉咙,集结的哨声仿佛已穿透屏幕,声声催人。
他鼓起勇气走到妻子床边。空旷的走廊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妻子正轻拍孩子,声音渐止。“单位有事?”她轻声问。夫妻之间,无须多言。
几日后,特训基地楼道弥漫着汗水与铁锈的气味。他躲在楼梯拐角,手机突然亮起——画面晃动间,一个小拳头无意识地张开、握拢。“快看,宝宝在找爸爸呢。”妻子声音温柔,却带着坚强。
两个月集训转眼结束,天气转凉。2024年秋冬,崭新的特战服和手机里的宝贝让他感到格外温暖。异地执勤深夜,巡逻车嗡嗡作响,他点开视频:襁褓中的宝宝正轻轻扭动,他对着镜头笨拙地哼起摇篮曲。
不知不觉已加入特警支队一周年。2025年夏,女儿周岁宴刚结束,彩旗未收、烛烟未散,他一把抱起女儿,将毛茸茸的小脑袋按在肩头,夜渐深,孩子已入睡。他将孩子交给妻子,没有道别,只是用胡茬儿轻蹭女儿额头,便推门消失在夜色之中。
巡逻车驶过寂静街道,窗外夜色深沉。他知道,有一盏灯永远为他而亮——而他的守候,是为了让千万盏灯安心长明。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