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法制报

帮出真本领 带强战斗力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10版:平安周口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南法治报记者 尹志丹 通讯员 杜奎 王思懿

  为培养新时代检察人才,2024年6月以来,鹿邑县检察院立足检察工作实际,创新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培养机制,精准配对、实战练兵,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青年检察队伍。目前,队伍建设成效初显,该机制在加速青年干警成长、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能等方面作用显著。

  创新培养机制

  构建人才成长新格局

  在选拔师傅环节,该院严格遵循政治过硬、业务拔尖、作风优良三重标准,选拔范围涵盖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入选上级检察院人才库的资深检察官,确保带教者个个是骨干、人人能扛旗。

  在师徒匹配上,该院充分调研青年干警的业务短板与发展需求,结合师傅们的专长、办案经验、指导意愿等因素,构建“业务需求+性格特质+成长方向”三维匹配模型,科学匹配17对师徒,并组织签署结对协议,使带教内容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保障师傅能倾囊相授、徒弟能学有所获。

  同时,该院出台《师徒结对活动实施方案》,并配套制定《导师职责清单》等5项制度,明确要求师傅围绕思想、业务、作风、生活等方面制订个性化带教计划,执行一季一评鉴、半年一座谈、一年一展示评估机制,详细记录学员的进步与不足;徒弟需秉持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的态度,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积极投身业务实践。此外,该院还建立专门台账,统一发放《师徒结对工作情况评鉴表》,由政工部门定期跟踪进展、适时督促提醒,确保活动扎实落地。

  突出实战导向

  提升业务素能新成效

  在全面的培养模式下,该院青年干警全程参与办案、全面掌握流程、全方位提升技能,快速成长。17名徒弟累计参与办案217件,其中重大疑难复杂案件23件;完成审查报告156份、起诉书89份,平均办案周期缩短15%。2025年,师傅丁德坤指导徒弟罗晴慧办理的朱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一案的起诉书获评全省优秀法律文书。

  针对金融犯罪、网络诈骗等新型疑难案件,该院组建5个师徒攻坚小组,开展专题研讨8次,在典型案例培育、数字检察应用、法律文书精进等方面协同发力。2024年,师傅邓悦指导徒弟刘梦涵办理的张某某重复信访案被省检察院列入典型案例。

  通过实施以赛代训计划,该院鼓励师徒共同承担专项工作和课题调研等任务,不少青年干警在师傅的指导下脱颖而出,在各级竞赛中获得佳绩:第五检察部干警刘梦涵在全省检察机关“十佳好故事”评选活动中获第一名,被周口市检察院评为数字检察突出个人,在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的演讲比赛中获优秀奖;第一检察部干警刘星宇在周口市公诉人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十佳公诉人”称号和优秀风采奖。

  注重精神传承

  打造队伍建设新品牌

  该院创新实施“五个一”传承工程(赠送一枚老检徽、共读一本红色经典、同访一个红色基地、齐讲一个检察故事、合上一堂主题党课),同时创新“成长值+贡献值”双轨考评体系,设置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等核心指标,激发队伍活力。考核结果显示,师徒结对优秀率达87%,青年干警年度考核优秀率同比提升15%。

  通过构建“双向赋能”机制,师傅系统总结办案实践经验,形成《证据审查锦囊》等实务手册;徒弟通过“反向测评”提出改进建议,有效强化了队伍内部的沟通联动,更催生了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共进互促的良性循环。部分青年干警已快速成长为部门业务骨干,在岗位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8月21日,该院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培养机制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启动仪式。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郭文祥说,传帮带不仅是能力的传递,还是责任与初心的延续,新一批师徒要珍惜缘分、不负重托。师傅们要当好“三带”表率,带思想,铸牢忠诚之魂;带业务,练就过硬本领;带作风,树立检察形象。徒弟们要做好“三学”表率,学品德,传承优良作风;学本领,快速成长成才;学创新,展现青春活力。全院要做好“三抓”保障,抓协同,促教学相长;抓管理,求务实成效;抓长效,强队伍根基,让更多青年干警通过这个平台成长起来,为检察事业储备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