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法制报

用心用情用力 解决急难愁盼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07版:司法行政       上一篇    下一篇

  A

  追回欠薪

  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董景娅 通讯员 邱正光)“感谢你们帮我要回工资,今后我一定认真改造,不辜负你们对我的关心……”8月20日,社区矫正对象张某(化名)在拿到他打工时应得的工资后,激动地握住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手表示感谢。

  近期,新县司法局浒湾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开展入户走访中,发现社区矫正对象张某情绪低落,经过和张某细致谈心谈话,了解到张某前段时间在某沙厂打工,后来沙厂停工,张某被辞退,但还有一部分工资未结算,张某因此事而闹心。

  掌握情况后,浒湾司法所工作人员先安抚好张某情绪,并前往沙厂了解情况,积极联系协调相关单位解决沙厂拖欠张某工资事宜。8月20日,在浒湾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主持下,沙厂为张某结算了剩余的3万元工资。

  据了解,近年来,浒湾司法所在加强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监督管理,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的同时,更加注重个性化、人性化帮扶教育,及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最大限度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B

  上门服务

  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董景娅 通讯员 张词 王伟玲)“你们的上门服务太贴心了,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难题!”8月18日,继承公证业务办理结束后,老人的家属紧紧握住公证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事情还得从3天前说起。当天上午,安阳县公证处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电话中,一位市民反映,其家中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前往公证处办理重要的继承公证手续,希望得到帮助。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了解到这一特殊情况后,安阳县公证处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便民服务机制,迅速安排两名经验丰富的公证员,携带便携式办公设备和全套材料,前往老人家中提供上门服务。

  在老人家中,公证员首先细致核对了老人及其家属的身份信息、相关证明材料,确保申请主体和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理解能力,公证员全程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老人详细讲解本次继承公证的法律意义、具体流程以及相关权利义务,确保老人在完全理解、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清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面对老人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公证员逐一给予清晰、准确的解答,有效消除了他们的疑虑和担忧。在确认老人意愿清晰无误后,公证员严格按照公证法及相关程序规则,现场高效完成了询问笔录制作、相关文件宣读、签名捺印确认等关键环节。整个过程持续一个多小时,公证员高效且规范的工作,受到群众好评。

  C

  地头调解

  本报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董景娅 通讯员 许乐)“多亏调解员及时介入,现在我们两家轮流浇水,让玉米‘喝’上了‘救命水’!”8月22日,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张建国在回访一起矛盾纠纷时,当事人王某说。

  原来,前一阶段的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庄稼严重干旱,玉米扬花授粉期的灌溉工作刻不容缓。王某神色焦急,步履匆匆来到问十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求助,称相邻地块所有人李某阻挠他使用机井灌溉庄稼,不仅割断他家输水管造成损失,还导致五亩玉米地面临绝收风险。张建国接案后立即顶着烈日赶赴田间地头,联合村干部展开实地调查。

  经深入调查,纠纷根源逐渐清晰:王某、李某两家耕地相邻,共用李某自费修建的机井。前期持续40℃以上的高温天气导致土壤墒情告急,因玉米叶片卷曲严重,王某在未与李某协商的情况下连续抽水,导致李某家三亩大豆田无法及时灌溉。虽经村组多次协调,但王某坚持先保自家田,李某情急之下割断王某家的输水管,双方矛盾从发生口角升级为肢体冲突。

  调解现场,张建国将剑拔弩张的双方引导至机井旁的树荫下,通过背靠背的方式沟通。随后,运用换位思考法,张建国向王某阐明民法典相邻权规定,强调擅自占用他人设施的法律风险;对李某则耐心讲解三农政策,分析持续对抗将导致两败俱伤的后果。经过3个小时的“法理+情理”双轨调解,张建国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李某当场赔偿王某输水管损失120元,王某书面承诺每日抽水不超过8个小时,双方共同制定错峰灌溉时间表,优先保障急需扬花授粉的玉米田浇水。

  张建国回访时看到,绿油油的玉米田已进入灌溉期,王某、李某两家正在农田劳作。这起纠纷的妥善化解,既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又确保秋粮灌溉有序进行,有效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