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诈宣传
□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蒋金玲 刘秋瑾/文图
豫警名片
“1.2平方公里,居民5442户9860人、门面房213家、企事业单位13家、变电站一个……”对于辖区情况,李红卫如数家珍。他是平顶山市公安局卫东分局神马社区的社区民警,中等个子,文质彬彬,总给人一种亲切的邻家大叔感。
52岁到神马社区当社区民警,6年来,李红卫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嵌入群众的生活,力争处理好每一个难题,服务好每一名群众,守万家灯火,护一方平安。他用坚定守护换来了辖区群众的热烈回应:年过九旬的老人几天不打电话就想他;夏天群众悄悄把西瓜放在警务室门口;冬天警务室门口小道上的雪被群众悄悄扫得干干净净……
当谈到获得的荣誉与付出时,李红卫却淡淡一笑:“社区民警都是这样,本职工作不值得称赞。”
和辖区群众双向奔赴
“神马社区人口密集、人员流动性大,治安形势复杂,管理起来也没那么容易。我既然来了,就应该干出个样子。”李红卫到神马社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辖区商铺查看消防安全情况。检查中,他看见一家饭店电表箱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油渍,便立即告诉老板,油渍太厚容易引起短路,存在安全隐患。“电表箱有油渍多正常,没啥问题。”在饭店老板看来,这新来的民警是在“找事儿”。李红卫也不反驳,买来去污剂,拿着抹布,回到饭店把电表箱上的油渍一点一点擦干净。“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儿,人家扑下身子为群众做了,我心服口服。”饭店老板说道。
某酒吧深夜噪声扰民引发居民投诉,李红卫连夜上门调解,督促酒吧整改,但回访时居民称“民警没有联系过酒吧”。这让李红卫很委屈,为啥反映人说民警没有联系呢?“群众说话是最直接的,是不是有其他原因?”李红卫又去反映人家里走访。经过一番交谈,李红卫得知,原来是问题没有解决彻底,反映人不满意才会那样说。随后,李红卫连续一周,深夜在酒吧附近蹲守巡查,联合城市管理部门整治违规经营,最终彻底解决了噪声问题。“李警官工作不推诿,说到做到。”居民感叹道。
“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有你。”李红卫说,警民之间要相互信任,真心实意为大家解决困难,才能获得群众真心认可。定期上门为自闭症患者家庭送关怀,帮刑满释放人员联系工作,替独居老人跑腿办证……李红卫用点滴行动诠释着服务不缺位的承诺。
李红卫的贴心服务也换来了与辖区群众的双向奔赴:年过九旬的老人几天不打电话就想他,夏天群众悄悄把西瓜放在警务室门口,冬天警务室门口小道上的雪被群众悄悄扫得干干净净……华灯初上,李红卫又一次带着笔记本,对辖区商铺和居民楼逐一排查走访。面对群众的提问,李红卫都一一耐心解答。他说:“只有走进群众心里,工作才有根基。”
脚踏实地办好群众事
在神马社区当社区民警的6年时间里,李红卫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他创建“五+”矛调队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防止小纠纷激化成大矛盾;用“五心”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排忧解难,让辖区群众感受到公安机关的温暖;将社区警务融入社区网格,相互借力,互为补充,在辖区形成一张全覆盖的警网,实时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将社区网格员、小区保安、保洁员等纳入情报信息员、矛盾调解员、安全巡视员、法治宣传员“四员”队伍,让警网触角遍布辖区每个角落;对辖区所有商铺、特种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台账,采取定期检查、专项检查、联动监管检查等方式,严格落实各类安全措施,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加大入户走访力度,加强人口管理;定期给辖区群众宣传反诈等。
这些举措,每一项每一条都是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一切为了辖区的和谐和安全。“看似家长里短的小事,对群众而言,每一件都是他们心中的大事难事。我们把这些事办好了,群众就会铭记心中。如果我们不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怎么对得起这身警服呢?”李红卫在总结如何干好社区民警这份工作时这样说,“任何时候,只要依靠群众,心里装着群众,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学习创新,就能干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