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朱广亚 通讯员 曹玲玲
在林州市城乡之间,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正悄然发生着深刻变革。从太行深处的乡村院落到城区的社区街巷,党的基层组织始终是基层治理的“定盘星”——它是石板岩镇乡村善治的“金钥匙”,是振林街道守护民生的“主心骨”,更是人才夜市聚才赋能的“强引擎”。如今的林州,正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高效能治理的阳光洒遍每个角落,书写着民生改善、平安守护、发展赋能的答卷。
1
人才夜市:烟火里的“引才密码”,激活发展新引擎
8月1日18时,“才聚林州 夜遇未来”人才夜市暨技能展演活动启动,让城市留住烟火气、增强发展动力,为林州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家乡给年轻人搭建了逐梦的舞台!”求职者常好的感慨,道出众多返乡人才的心声。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曹雨露更是直言,这场人才夜市招聘会为自己的未来点亮了方向——从岗位薪资到发展前景,企业的诚意与政策的温度,让求职之路不再迷茫。
在招聘洽谈区,企业与求职者坦诚对话,精准匹配需求;在政策宣传区,人才补贴、创业扶持等政策一目了然,让人才政策不再是“纸上条文”;在技能展演区,优雅的茶艺师、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带货主播的活力,既展现林州产业多元魅力,也为技能人才搭起亮绝活的舞台。
“云端+线下”的融合,让这场人才盛宴突破空间边界。18个直播带岗通道同步开启,15.86万人次在线围观,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与企业“屏对屏”沟通。
林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王艳丽揭秘“引才密码”:从“青鸟云站”云端服务,到“人才驿站”实地保障;从“人才夜校”赋能成长,到“人才驿站”的“家”感营造,林州以政策组合拳,打造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好的人才生态。
2
石板岩镇:党建试点破题,解锁乡村善治密码
地处太行深处的石板岩镇,正以党建为钥,解锁乡村治理的“新解法”。在这里,“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红色架构,让基层治理既有主心骨,又有毛细血管,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高家台村的基层治理实践,是这场“破题试验”的生动写照。在“全域覆盖、多网合一”原则下,该村划为1个综合网格,构建起三级组织架构,36名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让“网格吹哨、党员报到”机制落地生根。今年以来,20余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50余处卫生死角的清理,让乡村颜值焕新;主动解决村民社保认证难、民宿停车混乱等问题,让民生温度触手可及。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根的愿景,正是石板岩镇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基层治理的决心——让党建引领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
石板岩村网格员石广义的“三重身份”,诠释着基层治理的“精细密码”:既是政策宣传员,让社保政策进门入户;也是矛盾调解员,化解邻里小摩擦;更是群众服务员,为老人上门认证、为村民解决难题。村民桑强、杨海生点赞网格员,折射出治理效能的民生回响——当党员主动下沉网格,把民生小事当成心头大事,乡村治理就有了最坚实的民意基石。
从试点探索到全域推广,石板岩镇以党建为引领,蹚出一条协同高效、群众参与的治理路径。人居环境的改善、民生难题的破解、治理模式的创新,让试点经验逐渐成为示范榜样。正如镇里规划的方向:持续创新治理模式,让党建引领辐射更多乡村建设,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探索“林州方案”,这份担当,正是基层党建赋能发展的生动体现。
3
振林街道:网格织就民生网,守护万家烟火情
在振林街道的寻常巷陌,网格正编织成守护民生的安全网。网格员们奔走的身影,把党建引领的温度,传递到每一名居民身边。
山水甲秀社区的“网格+医疗”模式,为老年群体送去健康福音。网格员联合家庭医生,为半失能老人开展上门随访,测量血压、跟踪健康状况、指导用药规范,让看病难不再成为老年群体的困扰。“欢迎常来!”老人的嘱托,医护人员的暖心服务,诠释着基层治理的民生底色——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党建引领的健康服务有温度、有质感。
在林虑社区,网格员董小敏巡查发现渗水隐患,网格长杨雅丽迅速联动检测、协商方案,水厂与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先急后缓”施工、错峰推进、应急保障……一周时间,老旧管道问题解决,居民用水无忧。这场“网格接力”,让“事在网格办”不再是口号,而是“发现—响应—解决”的完整闭环,为社区治理写下高效答卷。
从人才夜市的“聚才赋能”,到石板岩镇的“试点破题”,再到振林街道的“网格织网”,林州基层治理的实践,始终锚定“党建引领、民生为本”的航向。这些实践背后,是林州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践行:把人才需求放在心上,让城市更具吸引力;把乡村治理抓在手中,让乡村更有向心力;把社区民生扛在肩头,让城市更温暖。
林州的基层治理在创新中不断深化、在实践中得到升华,让高效能治理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让民生幸福成为林州最鲜明的城市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