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法制报

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05版:安阳政法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南法治报记者 朱广亚 通讯员 孙鹏杰 刘天泽

  一条巡察反馈线索,如何转化为一份检察建议,进而升级为一个全省推广的法律监督模型?近日,汤阴县检察院交出了一份扎实的“检察答卷”。8月19日,河南法治报记者从汤阴县检察院了解到,该院从一条反映“个别人员重复领取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的问题线索入手,经依法核查,发现全县共有69人存在此类违规情形,随即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履职纠错,成功追回违规发放资金71万元。同时,该院依托个案办理构建的“督促规范生育津贴发放法律监督模型”现已在全省推广,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为推进社会高效能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检察保障。

  一条巡察线索暴露监管漏洞

  2025年4月,汤阴县委巡察组在某单位巡察期间,发现一条异常领取生育津贴的线索,立即交到汤阴县检察院检务督察部门。

  接到线索后,检务督察部门迅速展开调查:赴劳务派遣公司调取劳动合同与派遣协议,至医保中心查询生育津贴发放明细,并联合财务部门比对工资发放台账。经核查,检察官确认,共有9名女职工在生育后,既领取了派遣公司发放的产假工资,又申领了由医保基金支付的生育津贴。

  《河南省职工生育保险办法》 第十一条规定,女职工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规定生育或者终止妊娠,由领取工资改为享受生育津贴。2025年6月,汤阴县检察院依法督促9名职工退还了重复领取的款项,并推动派遣公司规范了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发放程序。

  汤阴县检察院检务督察部门在核查中意识到,此类问题可能普遍存在。他们立即启动内部法律监督线索移送机制,将全部线索和证据移送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

  一份检察建议规范津贴申领

  “我们调取了劳务派遣公司发放工资的数据,又与医保中心的生育津贴发放信息进行比对,发现其他一些单位的派遣人员也存在同时领取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的情况。”汤阴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李波介绍。

  基于这一发现,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于5月26日对本案立案调查。调查指出,承担医保基金使用监管职责的某行政机关,因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生育津贴发放延迟,导致多名劳务派遣女职工重复领取产假工资与生育津贴,造成国有财产损失。

  6月9日,汤阴县检察院依法向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该单位依法追缴重复领取的工资,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完善生育保险基金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从根本上堵塞监管漏洞。

  随后,该院与行政机关展开磋商,督促其通知相关经办及发放单位落实整改。行政机关高度重视,承诺将采取多项措施全面规范津贴发放管理:研究完善线上发放审核功能,建立生育津贴领取备案制度,组织参保单位业务培训并加强政策宣传,修订《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申请表》并增加事前告知程序,同时指定专人定期向单位反馈女职工生育津贴申领信息,从源头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一个监督模型延伸类案治理

  “案件办理过程中,我们应当从个案办理延伸到类案治理,借助大数据为法律监督赋能,推动全国各地堵塞生育津贴发放管理漏洞。”汤阴县检察院检察长张震宇表示。

  为实现这一目标,汤阴县检察院调取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发放数据及生育津贴申领名单,提取姓名、身份证号、所属单位、发放时间等关键字段,以此为基础研发了一套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该模型能够精准识别同时领取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的违规人员。

  7月29日,相关行政机关正式回复,确认已全部追回违规发放资金,并通过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优化审核流程、加强政策宣传等多项举措,系统性规范生育津贴发放管理、堵塞监管漏洞,切实提升履职效能,确保惠民资金精准落地。8月4日,这一成熟的“督促规范生育津贴发放法律监督模型”,正式上架河南省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面向全省检察机关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