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卫云飞 通讯员 朱兴华 宋晓森
如何将专业的法治力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舞阳县马村乡通过建立并实践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给出了答案。
今年以来,该乡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化身调解员、宣讲员,奔走在田间地头,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专家坐镇 矛盾化解在一线
走进马村乡综治中心,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轮驻值班表清晰醒目。在这里,专业法律人士作为“家里人”,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4月,因赡养老人的问题,马村乡张王庄村王家三兄弟愁眉不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汪新飒接手后,没有就案办案,她先是推心置腹地与三兄弟拉家常、讲情理,再解读法律规定。数次调解后,三兄弟最终心悦诚服地签订了赡养协议。
马村乡庞店村的庞某某也在该中心解开了心结。因一笔欠款久久无法收回,庞某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该中心求助。当日值班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细致聆听事件经过,不仅帮庞某某梳理了法律关系,还指导其准备了起诉材料,引导其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权。“没想到不用花钱请律师,在乡里就把事儿解决了!”庞某某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智囊赋能 法治参谋助决策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是否于法有据、程序是否正当至关重要。马村乡党委、政府敏锐地意识到,乡村干部在处理违法占地整治、重点项目推进引发的工程款及占地补偿等复杂问题时,常感“法律底气”不足。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的引入,正好补上了这块短板。他们发挥法律智库作用,对乡里遇到的治理难题进行“法治体检”和精准研判,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和法律依据。在一起困扰大家许久的风力发电项目占地纠纷中,正是这些专家们出具的精准法律分析和化解方案,让乡村干部有了依法办事的硬核支撑,最终推动问题圆满解决,同时也为乡村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
喇叭声响 法治春风润民心
法治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仰。马村乡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深知,普法不是照本宣科,得接地气。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田间地头、广场成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乡的普法讲堂。他们用乡亲们听得懂的大白话和“土味”法治顺口溜,讲解婚姻家庭、防范电信诈骗、土地承包、农民工维权等方面法律知识,发放普法小礼品,让法律知识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心。
今年以来,马村乡已开展法治宣传12场次,潜移默化间,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种子,正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