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收藏升值为饵 4人集资诈骗获刑
日期:08-20
□河南法治报记者 吴倩 通讯员 乔一闻 赵丹 杨一帆
以赠送礼品为诱饵邀约老年群体前来参观,打着高价值、高收益的幌子推销没有升值空间的纪念钞,这家披着文玩外衣的诈骗公司骗取多名被害人共计92万余元。昨日,经郑州市管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犯集资诈骗罪判处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至四年不等,并处罚金10万元。
精心布局
2015年,鲍某与许某、柴某、霍某为牟取非法利益,成立了“藏鑫阁”文玩公司,鲍某担任法定代表人。这家看似正规的公司,实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诈骗窝点,他们的客户群体主要是老年人,通常以邀请老年人来公司了解公司藏品同时领取小礼物为诱饵。据调查,鲍某等人先在批发市场低价购入一批毫无收藏价值的纪念品、邮票等,随后通过免费领礼品的话术,将马某、张某等10余名被害人邀约至公司。面对被害人,他们抛出早已编造好的谎言:公司藏品市面流通少、升值潜力巨大,购买满一年后公司将保证回收,帮助客户变现获取高额回报。
金蝉脱壳
在公司开业将满一年,即将面临兑现回收承诺之际,鲍某等人早已安排好退路。他们突然关闭公司,断绝与所有被害人的联系,将骗取的财物占为己有。据犯罪嫌疑人供述,他们对公司的诈骗性质心知肚明,甚至连法定代表人都是通过抓阄确定的。
公司内部设有邀约部、接待部、财务部等,分工明确。员工会以产品有升值空间、发行量少,公司负责回收等话术承诺客户。而他们给客户开具的票据背面,早已注明“出售的产品一律不负责回收”字样,却从未向客户提及。
“这些藏品没有任何升值空间,我们根本没准备也没能力回收藏品,承诺回收只是为了让客户掏钱。这类公司干一段时间后都会直接倒闭。”直白的供述,暴露了其诈骗的本质。
法网恢恢
被害人马某在2015年4月接到鲍某的邀请电话,抱着去参观顺便领取礼品的心态接受了邀请。2015年7月至9月期间,马某先后购买港澳台“错版”钞票和新产品60余套,金额共计650580元。过了一年,马某多次联系鲍某,鲍某都以正在北京拍卖会场进行拍卖为由拖延。马某意识到被骗后,于2024年6月报了警,这起骗局终于被揭开面纱。
因本案时间跨度大,受害者人数多,涉案金额高,社会影响恶劣,管城区检察院积极引导公安机关全面取证,从涉案人员交易明细、账单截图等全方面厘清涉案钱款去向。经查,该案共有12名被害人以相同手段被骗,涉案金额高达924233元。为最大限度维护被害人的财产权益,把追赃挽损贯穿办案全过程,在4名嫌疑人到案后,检察官通过多次释法说理促使他们主动退赃退赔。最终,4人退赔部分被害人损失207213元,取得了被害人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