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法制报

善意执行 巧破僵局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08版:法治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A 拍卖一处房产 清偿两方欠款

  本报安阳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朱广亚 通讯员 崔倩)8月18日,河南法治报记者获悉,8月11日,汤阴县法院执行局创新思路、精准施策,通过拍卖一处房产,不仅为申请执行人某财险公司追回11万余元代偿款,还全额清偿了某银行43万余元的抵押贷款,实现了办理一案,化解两起纠纷。

  申某通过某财险公司担保,向某信托公司贷款28万余元。后申某仅偿还了部分贷款。某财险公司履行担保责任,代偿剩余11万余元后,依法向申某追偿。该案经汤阴县法院判决,申某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某财险公司遂申请强制执行。

  汤阴县法院执行干警李琛接收案件后,深入研判案情,迅速查封了申某名下一处房产。经调查发现,该房产在某银行尚有43万余元按揭贷款未还。李琛意识到,该房产的市场价值恰能清偿本案欠款及银行按揭贷款。为提升执行效率、降低当事人成本,李琛依法积极引导当事人采用高效便捷的网络询价方式确定处置房产的参考价。随后,该房产在司法拍卖平台上以55万元的价格拍出。

  拍卖款到位后,李琛依法进行分配,扣除必要费用后,优先支付某财险公司11万余元,全额执结案件,剩余43万余元用于清偿某银行按揭贷款。这既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权益,也及时兑现了抵押权人的权益,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B 灵活转让债权 三方皆大欢喜

  本报濮阳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贾鹏虎 通讯员 张宁) “我不是故意不还钱,最近生意不好做,现在手里实在周转不开……”8月11日,在范县法院执行局调解室里,被执行人老杨向执行法官解释。另一边,申请执行人老王红着眼眶说:“这钱是我辛苦攒下的,我也等着还别人的钱呢!”

  老杨是湖北人,在范县某村养牛,因经营需要向老王借款6万元,后迟迟未还。老王多次催要无果后诉至法院,法院依法判决老杨偿还借款。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并未急于采取强制措施,而是先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了解情况。

  “我现在养的牛都还不能卖,资金周转困难。我也等着老付还钱呢。”老杨说。执行法官了解到,老王欠案外人老付一笔钱,而老付恰好又欠老杨的钱,三方形成了一个“债务闭环”。

  执行法官认为,如果简单查封老杨的财产,其养牛事业可能受影响,后续更难履行。执行法官决定从三方债务关系入手,用善意执行化解矛盾。

  执行法官组织三方当事人面对面调解,并提出还款方案:“咱们约定以6万元为额度,通过债权转让的方式互相抵债,这样三方债务一笔勾销,你们三方的纠纷也化解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最终,三方当事人当场签订债权转让协议,约定以6万元为额度相互抵债,老杨与老王的民间借贷纠纷就此圆满化解。

  据了解,近年来,范县法院始终坚持“强制与善意并重、威慑与疏导结合”,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灵活运用债权转让、分期履行等方式,既破解“执行难”,又彰显司法温度,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与人文关怀。

  C 执行法官搭桥 案件圆满执结

  本报南阳讯(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海锋 通讯员 李冬冬)“这笔钱,我能这么快拿到,真的要感谢法官……”8月15日,在西峡县法院调解室里,申请人李某激动地对执行法官说。“我们只是搭了座桥,这是你们双方互相体谅的结果。”执行法官说。

  2023年11月,法院审理了李某与罗某交通事故纠纷案,判决罗某赔偿李某10万余元。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西峡县法院执行法官发现,被执行人罗某完全具备履行能力。执行法官向其明确告知拒不履行的后果后,罗某表达了履行意向,并与李某签订和解协议。然而,不久后,罗某就反悔了,以家庭负担重为由拒不履行。

  为了解罗某真实家庭情况,执行法官三次登门调查,通过与罗某妻子交谈发现,罗某母亲最近住院,家中资金确实紧张。“我们暂时不会采取强制措施,给你留一些筹措资金的时间。”执行法官向罗某妻子释明了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申请人李某听说罗某母亲住院的情况后,表示可以理解,还表示如罗某及时履行义务,自己可以放弃部分费用。

  经过执行法官和双方当事人沟通,罗某妻子主动来到西峡县法院,申请与李某协商,并当场向李某支付了执行款,该案圆满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