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鹏
10月5日,国庆中秋假期里的漯河港码头作业平台一片忙碌:一边是满载化工原料的货车一字排开,作业人员正在核对单据、检查货物,有序卸车装船;另一边是巨型门座式起重机挥舞着粗壮机械臂,将一块块钢板稳稳放置到船舱。
“这是今年往南方跑的第六趟了,现在整体行情不错,我们这一趟拉的是钢板,最多15天就能到南通的造船厂。”港口业务办理大厅里,船长曹云飞边办理运输手续边说,“我们打算返程时到江阴和张家港再拉上一船铁矿粉。”跑了20多年船,曹云飞干劲满满。在他看来,漯河周边货运市场广阔,对内河航运的需求量非常大。
与曹云飞的个人感知一致,漯河的临港经济正破圈出海。大象物流、大力物流、三三物流等物流、船运企业纷纷入驻漯河港区,舞钢公司、平煤神马集团、中粮贸易等企业的产品,正通过漯河港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及海外。
谈起这几年港口的发展,漯河澜浩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耿冰也深有感触:“2019年开港时,我们的货物每船只能装200吨,现在装到了1900吨。我对接下来港口的扩容提升工程充满期待!”
“从办理的业务量来看,我们现在运的最多的是钢板、煤炭、化工原料、建筑材料。这里区位优势明显,从漯河港出发,5分钟上高速,20分钟上高铁,50分钟到机场。水运运输成本是铁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五分之一,而运量可以达到铁路的3至5倍、公路的50倍。”漯河港航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市场商务部负责人谢雯用这组数据展现出水路运输的综合优势。
今年5月,漯河港再次迎来高光时刻,扩容提升工程正式开工。工程设计通过能力1825万吨/年,码头泊位总长780米,将大幅度提升漯河港的吞吐能力,提高沙颍河航道的物流智慧化水平与运输效率。漯河港也将与周口港、信阳港等协同发展,共同构成珍珠链式港口群,助力河南黄金水道“畅”起来,成就通江达海的梦想。
“聚焦‘两高四着力’,我们将依托漯河港大力发展‘铁公机水’多式联运,对接融入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河南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贡献力量。”漯河港航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梦平表示。
调船、调货、调人,港口调度是港口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一个全年都要有人坚守的岗位。离开漯河港时,一线调度员芮小航和他的同事告诉记者,进入水运旺季,从10月开始他们要一直忙到明年4月。在河南高质量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中,这样的劳动者还有很多,他们用实干精神在内河航运航道上勾勒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