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贾永标
国庆中秋假期让不少工作按下了暂停键,但在河南,有这样一支钢铁驼队假期无歇,持续畅通联动欧亚。
10月1日10时,一列满载机械配件、光伏组件、服装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郑州集结中心驶出,开往比利时列日。同日,另有3列去程班列分别发往俄罗斯莫斯科、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和老挝孟赛,6列回程班列则从俄罗斯、中亚地区陆续抵达郑州。
火车带来的热闹景象,不仅出现在物流中心。走进位于郑州国际陆港园区内的进口商品展销中心,不少顾客正在选购商品。“班列运输不仅保障了产品的新鲜度,价格也实惠,顾客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特别适合家庭消费和节日礼尚往来。”郑州市民王女士表示,中欧班列的开行也给她带来了更多更便捷的商品选择。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郑州国际陆港仓储物流园区接收来自全国上百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日均车流量达2000余车次。”河南国际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园区运营经理寇小磊说。
为确保“双节”期间国际物流通道畅通稳定,中豫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提前部署,为订舱结算、公路运输、装箱拆箱、报关报检等重点环节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工作不断档、服务不停歇”的运行机制。
近年来,河南钢铁驼队境外网络持续拓展,客户遍布俄罗斯和欧盟、中亚、东盟等40多个国家(地区)140多个城市,合作伙伴超8000家,进一步夯实“口岸通道多、辐射区域多、运营成果多”的“三多”优势。
在此背景下,郑州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布局。依托“出厂即发运”的物流便利,郑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航空港片区周边已汇聚大批物流供应商与汽车零部件企业。枢纽带动贸易、贸易集聚产业、产业反哺枢纽的良性循环逐步巩固,产业链与生态圈协同发展的态势日益清晰。
数据显示,自2013年河南开行首班中欧班列以来,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已从最初的“1站点1口岸”拓展到如今的“26站点9口岸”,班列累计开行量已突破16000列,成为中欧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
数字背后,不仅是河南中欧班列10多年来从蹒跚起步到稳健驰骋的蝶变,更是河南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内陆大省向开放前沿进军的河南力量。
“全力推进河南中欧班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密河南中欧班列国内外网络,强化枢纽体系建设,推进班列扩量提质增效,持续加力保障国际物流畅通,助力河南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豫港务集团郑州陆港公司总经理郭新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