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汇区小网格织就民生幸福网(聚焦“两高四着力”·一“县”观察)
日期:10-07
县计县策
漯河市源汇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扁平化网格治理体系,落实“一长+多专+N兼”服务模式,依托数智平台形成全区一张网,实现事项未诉先办、快诉快办,创新民呼我应工作机制。
□本报记者马国华本报通讯员王会锋董燕
国庆中秋假期前,漯河市源汇区顺河街街道建西社区的邢女士与陈女士在和解书上签字,两位邻居冰释前嫌,“围墙之争”成了过去式。
“我在巡查时,了解到两家因围墙位置问题闹起了矛盾,遂立即上报社区。在社区、民警和物业的联合调解下,双方矛盾得以快速化解。”9月30日,建西社区第五网格的网格员石晓东说。
源汇区是漯河市的老城区和商贸核心区,人流、物流交织,基层治理堵点、难点多。如何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发现,把群众的声音和诉求“打捞”上来,是基层治理的一道必答题。
源汇区从织密网格体系入手,在城乡以住宅小区、楼院、村民小组等为单元设置居民网格535个,在产业园区、商圈市场、车站广场等重点区域设置专属网格234个,并建立健全网格党组织。
在此基础上,该区全面推行“一长+多专+N兼”的服务模式,配备社区工作者322名,吸纳2700余名在职党员、“五老”人员等进网入格,担任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为提升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吸纳430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变身“移动探头”,对发现的诸如井盖缺失、墙体脱落等问题,通过微信小程序随手拍“一键上报”,从而使服务与治理实现双向奔赴。
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源汇区探索“网格细分”迈向“多格合一”,通过运行事件分派机制,落实三级过滤处置,即简单问题由社区现场处理、复杂问题由街道调度下沉力量或向责任单位派单处理、疑难问题由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指挥中心协调力量协同处理,推动问题一站式联合处置。
“以前社区工作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现在有了指挥中心协调和专业部门硬核支持,解决问题效率大大提升。”建西社区党委书记王思宁表示。
作为实现网格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该区推行民呼我应工作机制,构建形成集问题接发、处理、督导、反馈于一体的民呼我应闭环运行机制,累计化解基层难题1.2万余件。
高效能治理离不开数智赋能。源汇区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合并原有的“12345”“96771”等便民服务热线,搭建源汇区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组建基层治理大数据信息库,开发“源小智”微信小程序,开通小区曝光台,实现一屏一端全掌握,还整合城管、住建、环卫等8部门力量集中入驻办公,优化工单运转流程,实现问题快诉快办。
同时,该区还将区级数据平台接入市域基层高效能治理平台,今年以来,已快速办理民生实事、解决群众诉求9800余件,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超97%。
“我们将持续聚焦‘两高四着力’,致力在推动高效能治理上建模式,积极探索更多‘源汇经验’,推动基层治理向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加速转变,实现基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源汇区委书记王奇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