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洁
时下,Citywalk(城市漫步)热潮还未褪去,Countrywalk(“村”游)又流行起来。城市人对自然的渴望与需求与日俱增,一场说走就走的“村”游恰逢其时。
金秋时节的河南乡村,处处是各美其美的旅游盛景:豫东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的画笔勾勒艺术乡愁,豫西西峡县丁河镇简村的果园盛满生态甜意,豫南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的红韵浸润山水,豫北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的石屋承载古村记忆……河南各地正锚定本土资源,以差异化特色破题乡村旅游。
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关键在于挖掘本土特色、盘活特色资源,找到乡村独有的记忆点。
民权县王公庄村借助“画虎村”的品牌和影响力,把虎文化、民俗与农业观光紧密结合,打造集虎文化、民宿、民俗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景区,游客既能看画作、学画技,又能带走虎元素文创,纸上艺术变成指尖经济。西峡县简村则紧扣生态农业优势,把猕猴桃采摘变成沉浸式体验。每到金秋采摘季,游客可以亲手摘果、现场品鲜,村里的农家乐还纷纷推出特色猕猴桃宴,游客们摘得尽兴、吃得满足。
找准特色只是第一步,让特色活起来,才能打破一次性的观光消费,释放持久的发展潜能。
新县田铺大塆将红色资源与山水生态、创客经济深度融合,创客小店售卖手工皮具、山货礼盒,游客在追忆红色历史的同时,还能体验乡村文创的新鲜。除此之外,村里还依托红色资源,开发深度旅游体验,游客可以穿上红军服,走一段“红军路”,红色记忆不再是展板上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触、可参与的历史对话。林州市高家台村,则是让石板房从传统民居变为文化符号,修旧如旧的民宿保留石墙木梁,配套写生、农事体验,让古村不再是静态标本,而是可居可游的活态博物馆。
做活传统文化,才能为乡村旅游注入灵魂,让乡村资源变成旅游产业,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趋势催生了“村”游的流行。河南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证明,唯有守住本土味、做活特色篇,才能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滋养乡村文明的重要力量,成为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承载百姓期盼的幸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