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日报

淮滨临港经济织锦绣(聚焦“两高四着力”·一“县”观察)

日期:10-06
字号:
版面: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县计县策

  淮滨县始终坚持“打好淮河牌、做活水文章”,不断完善“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构建“一纺两造一港”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一二三产和“港产城人”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卢松刘宏冰本报通讯员韩浩

  9月30日,位于淮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与智能化生产线交相辉映。从消光破卡面料到石墨烯面料,从高档西装到防静电工装,从儿童演出服到智能穿戴设备,200余种产品源源不断下线,其中70%远销欧美、日韩等市场。

  从2007年引进第一台喷水织机至今,淮滨已成功打造23个纺织服装产业园区,集聚企业321家,投产喷水织机5.19万台(套),年产坯布42亿米、服装3000万件以上,构建起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一根丝”到“一匹布”再到“一件衣”的跨越式发展,崛起为中西部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

  莱竣科技旗下和光智慧医养医疗项目,经过38小时考察洽谈签约,90天实现拎包入住。“我们相中淮滨的,除了优越的营商环境,还有这里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河南和光智慧医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望来坦言,淮滨是河南通江达海最近的内陆港口城市,航运比陆运降低成本约60%,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显著优势。

  穿过弥漫着淡淡酒香的五粮液大道,经过五谷春酒业的老酒厂和现代酿酒产业园,远远看去,十里淮滩上钢制货船沿河列队,船头桅杆上红旗迎风招展。几艘新造的88米集散两用钢制货船,在河中分外醒目。

  淮滨造船产业历史悠久。千里长淮横贯信阳,在造就诸多天然深水良港的同时,也让淮滨成为河南最大的内河船艇制造基地,崛起为淮河流域造船中心。“淮滨造”钢制货船畅销淮河、大运河、长江水系,素来享有“十船三淮滨”的美誉。如今“淮滨造”游艇畅销全国,并已开拓东南亚国家市场。

  船因水生,港因船聚。在河南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内,一只只装满纺织服装、出口家具和户外装备的集装箱,在此装船出海,运往沿海城市乃至出口到海外市场。

  从2022年1月开航至今,淮滨中心港已开通至蚌埠、淮安、连云港等10条集装箱航线,航线网络不断完善,集装箱吞吐量逐年攀升,港口已成为淮滨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淮滨县县长朱志勇表示,从传统农业县崛起为中西部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淮河流域造船中心和豫酒振兴标杆,淮滨持续托举的“一纺两造”主导产业,已挺起工业强县的“硬脊梁”。

  产因港兴,城因产荣。依托千里淮河第一港,淮滨县超前谋划,先试先行,规划建设总面积达106平方公里的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打造起县域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5月,《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正式印发,提出构建“三核引领、五带协同、多点支撑”的临港产业发展格局,信阳被列为三大临港发展核心之一。面对新发展机遇,淮滨瞄准了更高的目标。

  坚持双轮驱动,重点打造校服、职业装、儿童演出服、智能服装四大集群,加快推进智改数转,全力领跑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加强标准化船型、新能源船舶技术研发,推动加快造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淮滨县委书记谷光亚表示,淮滨正聚焦“两高四着力”,对标“1+2+4+N”目标任务体系,努力推动“区港联动”,完善“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持续放大临港经济枢纽虹吸效应,推动淮滨从产业转移承接地向时尚创新策源地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