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日报

在大地深处与巨龙守护者同行(我在,我看,我记录)

日期:10-04
字号:
版面: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尹江勇

  10月1日,早晨6:30,绵密的秋雨还浸润着无数人的梦乡,我来到平顶山市平煤一矿的井口,中铁装备平煤一矿盾构项目经理袁国甲已等候在那里。我将跟随盾构四号TBM维保团队,开启一场特别的地下之旅。

  顺着井口下行781米,我们一行人乘电瓶车抵达掘进巷道。打开车门,潮热的空气扑面而来,盾构四号作业面TBM的巨大金属机身横亘眼前,机器轰鸣声犹如巨龙低吟。

  早班会在TBM的主控室召开,袁国甲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工作动员:“‘双节’期间,咱们的设备不能停歇,之前查出18号、21号滚刀磨损量异常,液压系统回油滤芯堵塞,大家共同努力修复完毕。机械组检查刀盘,电气组紧盯电气柜,液压组重点排查油管。大家各就各位,注意安全!”

  会议结束后,袁国甲带领机械组走在队伍前方,直奔巷道深处的刀盘区。走到跟前,直径超5米的刀盘气势逼人,近两层楼高的金属面上排列着一行行刀齿,在安全帽照明灯的照射下,充满无坚不摧的力量感。

  “大家注意安全,上面可能掉石块。”提醒之后,袁国甲顺着狭窄的换刀通道,率先弓着身子钻进刀盘,认真检查刀齿,用量刀尺仔细测量刀具磨损量,“刀具可不能马虎,若有一个损坏未能及时发现,整个刀盘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受损。”袁国甲反复强调。

  液压系统是TBM的“血管”,我们的队伍来到了液压油箱处。检查液压的活儿最费腰,查到底部的高压油管路时,一名队员发现一个接口处有细微的渗油痕迹,立刻从口袋里掏出扳手,身子几乎贴在地上拧螺栓,“这地方隐蔽,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渗多了会影响压力损坏密封,咱得把隐患掐灭在根上。”队员说。

  午饭时间,作业面成了临时餐厅。袁国甲从包里掏出准备好的牛皮火烧,一一分给大家。大伙儿边吃边聊,袁国甲又掏出防爆手机,点出了一段北京天安门的升旗视频,节日的喜悦立刻在地下作业面弥漫开来。

  17:40,巡检结束。袁国甲拿着巡检表逐项核对,确认刀具数据磨损量正常、电路正常、液压油无渗漏后,他才松了口气:“咱在底下守好机器,地面上的人才能踏实过节,值了。”

  等我们出了井口,天色已经昏暗,矿区的路灯亮了起来,挂在灯杆上的国旗和灯笼格外显眼,维保小队的成员说说笑笑地往宿舍区走。

  中铁装备宣传部的负责人热情地迎了上来,边走边聊。“咱们中铁装备能成为世界盾构领域的领跑者,不仅是依靠努力实现了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优质的服务水平也功不可没。”这位负责人告诉我,截至目前,中铁装备盾构订单已超过1800台,出口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隧道掘进机企业。

  这张中国品牌名片的闪耀,得益于整个系统中每一分子的贡献。像袁国甲和他的团队这样的“守机人”,凭借一把扳手、一支表笔、一次次弯腰的细致,守护着盾构机的平稳运转,也守护着假期里的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