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零接待’看似是小事,实则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大事。”
□胡娅
近日,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刊文介绍,张家界市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推行市内公务“零接待”。据统计,2025年1月至7月,全市所有乡镇接待费仅0.21万元,同比下降99.95%;4个区县直单位接待费13.76万元,同比降93.71%。
长久以来,公务接待是不少基层单位和干部的棘手难题。有的地方把接待当成面子工程,菜品追求高端、酒水讲究档次,一桌饭花费动辄数千元;有的借接待之名行浪费之实,食材大量剩余、饮料开封即弃;有的深陷“接待就是生产力”的误区,将饭局当作拉关系、促工作的捷径;更有甚者,将接待费作为万能经费,虚报冒领、违规挪用。这些乱象不仅吞噬财政资金,更让酒桌文化侵蚀干部作风,更滋生不良风气。
一顿顿看似普通的公务饭局,背后消耗的是公共资金,挤占的是用于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的宝贵资源。更严重的是,频繁的接待应酬让不少干部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投入核心工作,甚至在推杯换盏中模糊了纪律红线,滋生腐败风险。一些地方出现的超标准接待、公款吃喝等问题,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张家界市的“零接待”举措,是破解这一沉疴的良方。它打破了无接待不办事的错误逻辑,用制度刚性切断了人情应酬与公务工作的不当关联,让公务交流真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公务“零接待”常态化,需制度保障,更要观念转变。各地应结合实际出台刚性制度,明确公务接待的红线与底线,从源头上杜绝违规接待;完善配套机制,明确“零接待”的适用范围与执行标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制度落地见效,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公务“零接待”看似是小事,实则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大事。公务“零接待”从特例变为常态,广大干部就能摆脱接待负担、专注实干,为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