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日报

豫剧唱响文化润疆时代强音(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谱华章)

日期:10-04
字号:
版面:04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张魏

  杭州东坡大剧院聚光灯下,一段行腔酣畅、韵味醇厚的新疆豫剧唱段,让观众沉醉在丝路漫漫、驼铃悠扬的意境中。近日,作为全国遴选的42部优秀剧目之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携大型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精彩亮相。

  “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新疆豫剧,不仅读懂了历史,更爱上了中原与西域交融的艺术。”一位观众的感慨,道出了跨越千里的文化共鸣。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文化润疆工程重点剧目,《解忧公主》不仅是一出戏,更是新疆文化与兵团文化的‘活名片’。”9月29日,该剧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张培培在接受采访时说,剧团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将解忧公主促进西域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故事,用豫剧进行演绎;同时以家国情怀、民族团结的共同主题,搭建起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桥梁。

  早在20世纪30年代,豫剧便传入新疆。如今,这一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戏曲剧种,已在新疆大地深深扎根,受当地诸多因素影响,在长期传承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多元特征的新疆豫剧。

  “在剧目上,豫剧从‘唱传统’发展到‘演时代’,创作了新疆题材及兵团题材的原创剧目;在音乐上,豫剧汲取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舞台表演上,豫剧融入了少数民族舞蹈语汇。”张培培说,这也是豫剧本土化的积极探索,更是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1990年出生的张培培是个河南姑娘,自戏曲学院毕业后,便进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这一唱,就是近20年。她成为兵团首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白玉兰戏剧奖的得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1956年在河南洛阳组团,1959年集体支边进疆。这些年,一批以张培培为代表的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已成长为新疆豫剧传承的中坚力量。

  “我适合这里,这片土地也需要我。”张培培说,每年演出达200多场,她几乎跑遍了兵团的各个团场。

  新疆豫剧的发展,离不开对口援疆战略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一批来自中原的艺术家为新疆豫剧持续注入活力。

  9月26日,国家一级导演张平正紧锣密鼓地指导河南豫剧三团排练。数十年间,他多次往返于河南、新疆两地,为新疆豫剧团体创排了《大漠胡杨》《戈壁母亲》《解忧公主》《红柳湾》等一批留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为新疆豫剧贡献中原智慧。

  “从剧本的创作、唱腔设计,到乐队、舞美,我多次带团队赴新疆创排指导,锻炼和培养本土人才队伍。”张平也欣慰地看到,经过多年交流融合,新疆的豫剧团体开始创排更多原创剧目,积极参与全国赛事并屡获殊荣。“豫剧在新疆不是简单移植,而是长出了筋骨、扎下了根。”张平说。

  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内,援疆老师耐心教起豫剧身段和唱腔;豫剧优秀剧目《焦裕禄》《重渡沟》唱响天山;“中原文化哈密行”让两地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绽放绚丽光彩……根在中原,花开天山,豫剧正以多元姿态,唱响文化润疆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