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河南日报

王屋山下气象新(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

日期:10-04
字号:
版面: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王昺南赵珊珊

  风起大河,浪潮奔涌。王屋山下,赶潮人奋楫争先。

  看经济。最新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河南13家企业上榜,济源独占3席。

  看创新。河南国泰东工电渣钢有限公司的不交换电极抽锭式气氛保护工艺、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的新型火法炼锌技术,均属世界首创。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7N5超高纯碲、7N5超高纯镉、7N5超高纯铟,高于行业标准。

  看文化。近日,2025年中国猴山猴王争霸赛在济源举行,不仅唤醒了千万网友的西游记忆,还与尼泊尔猴庙文化梦幻联动,实力圈粉。

  扎稳底盘、积蓄动能、释放活力,济源高质量发展气势如虹。

  “十四五”以来,济源抢抓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聚焦重点领域,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从原材料大市迈向新型材料强市。

  ——聚链成群,优势产业更优。

  9月30日,在济源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纳米级银粉均匀包覆在微米级铜球表面,被制成可替代纯银浆的关键材料。这项毫厘间的“绣花”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更将光伏银浆成本降低20%至40%。

  “我们的主原料硝酸银,全部来自15分钟车程内的本地冶炼企业。”该企业副总经理郭少征说,一刻钟供应链让公司大胆扩产,新项目预计明年年底投产。

  一条链,激活老产业,育强新动能。

  以链为脉,产业变革在济源激荡成势。近年来,济源围绕全省“7+28+N”产业链群布局,深入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因地制宜打造8条重点产业链,全力构建“4+6+N”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持续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加快强筋壮骨。

  目前,济源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年产值近2000亿元,钢产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均向千亿级迈进,纳米产业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

  ——融合创新,发展动能更足。

  向华东理工大学“借智”,河南龙兴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气相法纳米二氧化钛,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通过揭榜挂帅,豫光集团突破高盐废水高值化利用等多个行业难题。

  畅通供需对接,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济源始终将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瞄准建设豫西北科技创新高地,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转化为导向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创新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数据印证变化。目前,济源科技型中小企业19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均创历史新高。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4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等创新资源集聚于此。2023年,济源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3.44%,居全省第二。2024年,济源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第五。

  ——开放合作,未来空间更广。

  今年1月至8月,济源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39.4亿元,同比增长6.9%,规模稳居全省第二。

  地处中原,胸怀世界,开放济源自信前行。

  “十四五”期间,济源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以精准招商推动产业升级,以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以文化交流合作增强软实力,高质量发展增量不断。

  外贸成绩亮眼:2024年,济源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目前,济源已与9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出口商品超百种。

  招商质效双升:2024年,济源累计签约项目196个,总投资653.8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70%。

  文旅赋能发展:今年,济源大型原创音乐剧《愚公移山》在全国巡演,全球首部AI全流程动漫电影《愚公移山》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第十九届王屋山旅游节等活动引来全网关注;今年上半年,济源接待游客960.7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9%,“人文+经济”融合效应日益凸显。

  基石更牢,动能更强,视野更广。济源正加快构建“1+5+N”战略布局,锚定“愚公移山谱写新篇、两高四着力作示范”奋斗目标,在新征程上劈波斩浪,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