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人:鲁朕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读硕士
收信人:鲁雨亭永城市芒山镇人,著名抗日英烈
敬爱的曾祖父:
我是您从未见过面的重孙朕家。此刻,秋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信纸上。今年,已经是您牺牲的第85年了。时光如白驹过隙,国庆节马上要到了,我想和您说说心里话,讲讲您期盼了一生却未能亲眼所见的盛世中国。
您牺牲那一年,我的高祖父鲁紫铭先生强忍悲痛,给彭雪枫将军写了书信:“儿为抗日死,死得其时……人生皆有死,只要死得其值,夫复何憾!”这份家国大义,让我们每一代子孙既感沉重、又觉光荣。
在大学的思政课上,我分享了您的故事,当同学们听到您毁家纾难的事迹时,眼中满是敬佩。我也曾走进桂林的偏远小学当志愿老师,践行着您的精神。如今,我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在学术道路上继续探索。我深知,我们这一代人的学识与担当,便是对您和无数先烈最好的告慰。
您一定会感到欣慰。自2009年起,您的外孙、我的翟斌伯伯,秉承您和高祖父“为国储才”的初心,发起了“雨亭行动”,带领着一批又一批家乡少年走出小城,去北京、上海等城市感受祖国发展的脉搏、大千世界的广阔,在行走中增长本领、砥砺精神;您的外孙、我的力实伯伯,前后15载整理您的日记、书信,采访您的战友、亲属、乡邻,出版了《鲁雨亭传》。如今,您的精神因这本传记而得以广泛传颂,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
曾祖父,请您安心。咱们的家乡永城,已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还通了高铁,到首都北京只要4个小时。家乡有以您名字命名的学校,您“羽翼国家,雨露人民”的誓言,镌刻在芒砀山脚下雨亭中学的墙壁上,新生们开学第一课就是聆听您的故事。每年清明,孩子们都会手捧白菊,在您的墓碑前深深鞠躬,那一个个小小的身影,总能让我眼眶湿润。
祖国从来没有忘记您。记得1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您的女儿、我的姑奶奶鲁伟漪作为抗日英烈子女代表,端坐在抗战老兵、英烈子女和支前模范乘车方阵中。今年,咱们家人又一次受邀到北京天安门观礼了。阅兵中,战机翱翔、铁甲列阵,您看到了吗?今日之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家乡芒砀山的松柏已亭亭如盖。每当清风拂过,松涛阵阵,仿佛您沉稳的呼吸,依然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我们这些后人,便是在这片您用生命换来的荫蔽之下,安然成长。
这山河皆安,这精神永传。
永远爱您、怀念您的重孙鲁朕家
2025年9月26日
(本报记者周青莎周晓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