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人:马铖明共青团磐石市委副书记
收信人: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敬爱的太爷爷:
我是您的曾孙子马铖明。今年是您壮烈殉国85周年,也是您诞辰120周年。虽然我的父辈和我并没有见过您,但您一直是我们的榜样和骄傲。
我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您生前为之奋斗的目标、您的理想和遗志被我们后人实现了。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当我在天安门城楼旁的观礼台上看到以您的名字命名的“杨靖宇支队”战旗接受检阅时,我的内心既感伤又激动。感伤的是如果当年的条件再好一些,是不是咱们东北抗联就不用牺牲这么多战士了,是不是您就不用牺牲了。激动的是太爷爷您领导下的东北抗联没有被敌人消灭,更没有被时间磨灭,您的精神传承至今、发扬光大。我也借此机会向您讲讲咱们马家的情况吧。
您的儿子、我的爷爷马从云在新中国成立后拒绝了组织上给他安排工作的意向,后成为郑州铁路局的一名工人。在岗位上,他兢兢业业,37岁时,他在出差途中不幸因病去世,留下5个孩子由奶奶方秀云抚养。20世纪50年代建的两间36平方米的小平房,全家人一直住到1998年。奶奶说,哪怕再辛苦也决不给政府添麻烦,不能给您抹黑,这是她一生坚持的原则。
爷爷生前曾从东北带回一块桦树皮,他说,看到它,仿佛看到了当年您在林海雪原里与敌人周旋的峥嵘岁月。奶奶常会把桦树皮拿出来撕下来一小块放在嘴里边咀嚼边教育我们,告诉我们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告诫我们“决不能以杨靖宇后人身份向组织上提要求,一定要靠自己”。
在奶奶的培养下,我父亲这一辈的兄弟姐妹都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的父亲马继志曾身着戎装保家卫国,在一次战斗中被子弹击中腰部,因作战英勇,他荣立三等功。复员后父亲在郑州铁路局工作,他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直到退休。我的叔叔马继民曾在南海舰队服役,后积极进行东北抗联的红色文化宣讲。我在大学毕业前一年参加“重走抗联路”活动后,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来到东北这片您抛头颅、洒热血的黑土地,在祖国的最基层工作。从靖宇县到磐石市,从脱贫攻坚的战场到乡村振兴的舞台,再到现如今的共青团工作,我时刻以您的精神为指引,在基层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父辈们和我用行动践行着咱们马家“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的9字家风。
敬爱的太爷爷,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相信您一定是无比欣慰的。作为您的后人,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脚踏实地、以身作则,让您的精神激励更多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奋勇向前。
您的曾孙马铖明
2025年9月28日
(本报记者王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