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聚力向海图强(2025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聚中原洽在此时)
日期:09-29

9月26日,“港通四海 共创未来”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本报记者 邓放 摄
□本报记者马涛
内陆地区如何“向海图强”?9月26日,第十五届河南投洽会“港通四海共创未来”——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在郑州举行,120余位专家学者、客商代表等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内河航运、临港经济发展新路径。
发展内河航运,河南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正如河南交投港航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维前所说,河南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历史上航运北联天津、南通江浙。当前,河南正着力构建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等政策文件,发展内河航运可谓恰逢其时。
沙颍河通江达海,周口港联通四方。全国重点发展的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的周口港,是河南内河航运第一大港、中部地区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2024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6万标箱,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货物从周口港疏运周边、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周口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介绍。
周口,三川交汇、一河穿城,因水而生、因商而兴,发展临港经济、构建物流枢纽大通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胜势,破解“有港口缺产业”“有枢纽缺流量”的发展难题?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杜鹏建议,一方面打造多式联运枢纽,发展“前港后园”模式,布局国家级物流枢纽和产业园区;另一方面,可以聚焦产业导入,培育“特色化”临港产业集群。山西长治陆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靳宏军表示:“希望与周口临港开发区在‘通道、经贸、产业’的联动上精耕细作,让长治—周口—长江经济带的班列、班轮高频率运作起来,做强物流通道。”
今年6月,周口港传来喜讯: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河南省唯一承担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任务的城市。物流枢纽怎么建?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陆海新通道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彦庆提出,以“港产城融合、内外贸联动”为主线,强化“通道+枢纽+网络”的整体能级,形成“通道引领、枢纽支撑、创新驱动、产业带动、港城融合、互促发展”的螺旋上升发展态势。
“周口港已开通至上海港、连云港港、太仓港等24条国内集装箱航线和至美国洛杉矶长滩港、迈阿密港等19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周口临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邓昌锋在作推介时,诚邀海内外客商相聚周口,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本次活动成果丰硕,对接洽谈合作项目47个、总投资160亿元。以“河”聚力必能行稳致远,携手发展共享“黄金效益”。